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有所养”更需“老有所医” 医养结合:铜川开启养老产业供给侧改革 本报记者 刘西艳 张欢欢

铜川日报 2017-03-19 10:06 大字
  60岁及以上人口13.5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1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9.33万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68.8%。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铜川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6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和速度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谁来照顾老年人?老龄人口健康和照护问题不断增多,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对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愈加迫切,传统单一的养老设施逐渐不能满足需求。如何把医疗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在铜川,一批开设养老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民营医院已加入到医养结合的队伍中来,正在拉起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

  从2005年起,铜川市依托市职业病防治院开始探索机构医疗养老工作,探索形成的“3+3+N”机构养老模式、“6+6+N”居家养老模式得到了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的充分肯定。2016年6月,铜川市被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随即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铜川市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试点实施方案》出台,实施思路、路径、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已经明确。目前铜川市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注重医养结合的老年服务中心、老年康复医院、养护院已成为市场投资主流。按照实施方案,全市确定7个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建设,投资4698万元的宜君县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投资1.354亿元的市老年服务中心开工建设,投资1.756亿元的印台区养护院正在招标,投资5000万元的王益区福居养护院已与陕煤化铜川实业公司采取股权合作方式成立项目公司,正在办理建设手续。陕西省耀县水泥厂已向国资委申请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拟建设医养结合示范社区,利用耀县水泥厂职工医院等现有资源,把陕西省耀县水泥厂社区建成老年养护、医疗保健、中医药养生、老年病防治、心理健康辅导、临终关怀及休闲度假等服务为一体的医养结合示范社区。这些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向着医养服务领域拓展。

  “我有心脏病、高血压,住在这里病了可以直接转到楼上住院,病好了又能回护理部,方便安全。”今年86岁的许亚珍老两口入住王益区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华康复护理部有4年多了。前不久,许亚珍老人因为高血压感到头晕,按响了床头的呼叫器。护理部的医护人员赶来,在进行简单的检查后,将许亚珍送到四楼的医养结合住院部。经过近半个月的住院治疗,许亚珍老人病好出院又回到二楼护理部。作为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确定的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养老床位和住院医疗部设在同一楼。每天,除了普通的养老护理查房,还有三级医师查房,一旦遇到老人突发疾病,3到5分钟就能从养老区转移到住院区进行治疗。除了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外,近几年来,铜川市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如市级、印台区、王益区市区示范性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采取PPP模式、股权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建成投入使用2个社会力量举办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市金华老年公寓和市长寿老年公寓。市长寿老年公寓(孙思邈老年康复医院)就是典型代表,该院是全市首家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民营医疗机构,由孙思邈中医院托管,拥有病床150张,建有500平方米的孙思邈中医馆和功能齐备的老年人康复设施,配备专业康复师一对一指导训练。目前,老年公寓入住老人80名。

  这些都只是铜川市医养结合服务基层群众的缩影,如今,全市有医疗卫生计生机构946个,拥有病床5219张,每千人口床位数6.1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310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8.63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养老机构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市养老机构10个(床位1397张)、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0个、农村幸福院252个,初步形成了“机构示范带动、社区服务扩面、居家保障兜底”的医养结合工作格局。

新闻推荐

市农业局检查宜君县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王省利)近日,市农业局负责人带队深入宜君县检查农机安全生产暨春耕备耕等工作情况。  检查组听取了宜君县农业局关于农机安全暨春耕备耕等工作汇报后,现...

宜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宜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