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幸福城市绿色生态铜川 ———铜川市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掠影
南市区城市新貌
北市区人民公园
吉祥鸟朱鹮落户铜川
大唐养生园
国色天香牡丹园
街头绿荫大道
生态园林公厕
铜川植物园
药王湖湿地公园
城市街景绿化
立交桥绿化
申河湿地
新区璀璨夜景
岁末年初,从西安传来好消息:经过两年多努力,1月21日,省政府发出《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2017年度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县城)的通报》,铜川市荣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称号。
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是铜川市继先后荣获“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等多项称号后,获得的又一殊荣,是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又一成果。铜川,这座刚刚入选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再次感受到了新的幸福。
强化领导,规范组织,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各区政府、市新区管委会、三个工业园区和市级15个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办公室设在市城市管理局,各区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和市级有关部门也成立了工作机构,形成了全市创建的工作网络。
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制定了《铜川市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和《铜川市各单位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任务分解表》,逐项分解下达了创建工作任务。市政府与各区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及市级各相关部门签订了创建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格局。实行多元投资机制,三年累计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2亿元,保证了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强化考核,促进落实。建立了创建工作督导机制,对照省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重点针对硬性指标和薄弱环节,进行定期督查,及时通报情况,全力督促整改,有力促进了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同时充分发挥铜川电视台、《铜川日报》、铜川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报道创园知识和工作情况。在城区主要街道、重要节点等醒目位置设置创园宣传牌和宣传标语,营造浓厚创园氛围。
科学规划,严格管控,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在总体规划指导下,铜川市依据《铜川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因地制宜,形成“三河、六园、多带、一圈”的城市绿色网架体系,实现了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南市区以休闲养生和绿色生态为主题,北市区以“下山出沟、控建增绿、综合改造、提升品位”为主题,通过实施城市道路、绿地、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交通、教育、医疗与商贸等城市配套设施,形成了“北市区—黄堡—董家河—耀州区—新区—坡头”城市格局。先后编制完成《铜川市绿地系统规划》《南市区集中供热规划》《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漆河沮河生态环境景观总体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20余项。
建章立制,严守绿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严格绿线管理,按照“绿线、蓝线、黄线、紫线”管理规定,把生态红线作为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强制性指标予以落实,认真执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把各项建设配套绿地审批关,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绿化成果,做到了工程项目与绿地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审查。先后制定印发《铜川市庭院绿化管理办法》、《铜川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和控制大树进城等相关配套制度。
完善机构,规范管理。结合铜川市实际,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护,制定了《铜川市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标准》和《铜川市绿化养护检查办法》,印发《城市绿化管护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有关意见的通知》,成立城市绿化管护检查考核领导小组,从2014年开始实行城市绿化管护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模式,推行网格化管理,做到了定人、定点、定量、定责,城市绿化管护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开展公园规范化管理,市区公园全部免费开放,严禁在公园内设置高档餐馆、会所,公园公益性得到保持。永安广场、梅苑小区南广场、城市运动公园按照应急避险场所要求规范建设。
突出重点,精心组织,高标准实施城市绿化建设
近年来,铜川市坚持每年实施春秋两季城市绿化建设,围绕公园、游园、道路、庭院、河道、山体等开展大规模绿化建设,先后实施210国道绿色长廊建设和城市“增色添彩、增绿扩面”等工程以及城市公园、游园新建、改造提升等一系列绿化工程建设,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绿化景观。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704.87万㎡,建成区绿地率达34.99%,绿化覆盖面积1895.04万㎡,绿化覆盖率达38.79%,公园绿地面积477.38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5㎡。
———实施绿地游园建设,彰显城市特色。按照北市区提升改造和南市区建设精品的思路,因地制宜,加快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先后建成正阳公园、铜川植物园、姜女祠山体公园、王家河滨河公园、药王湖湿地公园、延西高速出口游园和大唐养生园一期工程;完成铜川牡丹园改扩建一期工程、城市运动公园、重兴公园等公园改造提升;目前正在实施人民公园、柳范文化苑、神德寺公园、玉皇阁湿地公园、丹阳湖等公园建设项目。截至目前铜川市先后扩建、改造、新建了14个公园、19个广场、14个小游园和204处街头绿地,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0.07,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1%,公园绿地分布均匀、功能齐全,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
———实施道路绿化建设,提升道路绿化景观。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践行绿随路建、路由绿延的理念,重点推进街道景观绿化建设。制定南北市区行道树规划改造方案,在建设中注重采用乡土树种和适生花卉,实施长虹路、咸丰路等主干道路绿化改造工程,增加开花植物,整修南北市区主要道路行道树树池,建成九州东道、华原西道、华夏南道以及锦绣新城、锦阳新城、各工业园区范围内的多条特色道路,形成上部乔木、下部灌木、花卉、草地的多层次绿化绿带景观。投资3亿元的延西高速新区段、210国道王益区孝西村至新区段道路绿化项目正在建设,道路绿化15.25公里,绿化面积79.8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95%,达标率78%,林荫路推广率85.18%。
———实施庭院绿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以宜人宜居环境建设为目标,按照“场院植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拆墙透绿”的思路,开展庭院绿化建设,重新修订《铜川市庭院绿化管理办法》,联合规划、林业、住建、环保、教育、文明办等单位组织开展园林式单位(居住区)创建活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23个,市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119个,市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居住区)154个,全市庭院绿化创建率达80.44%。
———实施城市大环境增绿,城市绿色屏障基本形成。充分利用“山、水、塬、林”优势,彰显大水大绿的生态园林城市特色。一是大力开展直观山坡绿化,以“公仆林”“曙光林”为重点坚持每年实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进义务植树基地建设。驻铜部队、共青团、妇联等单位结合部门职能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军民共建林、共青林、巾帼林等纪念林栽植,两年来,全市义务植树450余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6%;二是实施流域绿化,2016年以来,围绕漆河沮河综合整治项目建设,重点开展流域、河道绿化造林,共完成流域造林绿化12370亩,其中河道绿化造林300亩;三是实施公路沿线和城市出入口、连接带绿化建设,完成高速公路沿线绿化380亩,210国道改扩建工程和耀照路建设公路绿化490亩,建成北市区305线休闲旅游观光带、210国道绿色长廊和新耀连接带绿化景观工程。通过大环境绿化,城市绿网框架基本形成。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达89%。
———实施立体绿化,增加城市绿量。近年来,铜川市结合实际,在城市各单位、居住区庭院大力倡导立体绿化美化工程,充分利用城市建筑的墙面、阳台、窗台、棚架、护坡以及公共绿地等空间,栽植爬山虎、紫藤等植物,实施墙面、坡面、崖面立体绿化67处,面积12万平方米,增加了城市绿量,丰富了绿化景观。
———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精品绿化。做为全省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铜川市按照“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在城市道路绿化、公园绿地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目前全市投资2.4亿元,新形成生态透水铺装8.5万平方米,下沉式绿地11万平方米,植草沟、线性排水沟、生态滞蓄沟等8.4公里,生态水面及水体景观约5000平方米。形成了铜川1958雕塑游园、九州东道、锦阳新城等多处海绵城市亮点。同时因地制宜,在城内林地修建步道、增添设施,建设小游园6处,增加游园面积9.8万平方米。在绿地游园内摆放景石、设置雕塑120余处,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园林品味。
完善设施,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
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强化管理”的城市发展战略,通过大力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跟进配套服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城市承载能力得到加强。
———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铜川市不断加大城市路网建设力度,先后新建九州东道、华夏南道、华原西道、长青路、新纪元大道和锦绣新城、锦阳新城以及各工业园区道路50余条,改造维修破损道路和桥梁。实施城市道路微循环建设,贯通北市区一二马路及河堤道路,南北市区城市路网骨架基本形成。现有城市道路200多条、桥梁32座,人均道路面积11.54平方米。城市道路完好率达98%以上;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投入使用,建设站点32个,投放自行车550辆,同时引进投放摩拜共享单车4480辆,实现了市民低碳环保出行;推进城市亮化工程,南北市区完成284栋楼体亮化,城市照明新安装路灯道路97公里、景观灯510盏,全市路灯照明实现全覆盖,城市主次干道亮灯率达98%;编制《铜川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截至目前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1.2km。
———公用事业长足发展。完成市污水处理厂、新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36.6公里,出厂水质达国家一级A标准。市污水处理厂再生利用工程厂区已建成,两个污水厂日提供中水3000立方米。开工建设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处置项目,计划投资2696万元,城市污水处理运行正常,处理率达94.76%;新耀垃圾处理场和王印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垃圾410吨。投资1.9亿元建成铜川市再生资源回收中心和餐厨垃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餐厨垃圾统收统运资源化处理在全省率先全覆盖。新华社、中国环境报、中国建设报曾报道和推广。垃圾分类从源头抓起,全市建设垃圾回收屋135座,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在铜川市得到综合体现。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供水管网394.82公里,年供水量1858.82万立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96%,实施北市区、耀州区供水提质改造工程,严格水质管理,实行三级水质监测制度,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建成天然气管网370公里,用气人口40.9万人,全市年均新增燃气用户1万户,城市燃气气化率91%;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建设,从2015年开始,铜川市实施南市区集中供热工程,目前已建成供热管网61.75公里,完成供热面积572万平方米,投运单位、小区39个。
———城市管理迈上新台阶。一是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结合创国卫巩固提升,开展以“三提升、二整治、一完善”为目标的全市城镇环境卫生三年综合整治活动,并专项开展占道经营、野广告、沿街门头牌匾、早夜市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近年来,共开展市容环境大整治127次,清除城市“牛皮癣”2.3万处,取缔占道经营9.5万起,饰新清洗建筑立面36万平方米。通过整治,城市容貌明显改善。二是建立环卫保洁长效机制。推进环卫保洁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加大投入,增添环卫车辆131台,新建垃圾中转站7座、公厕33座、环卫工人休息室37座,建设垃圾回收屋135座。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收运试点工作。结合中卫“以克论净、深度保洁”的经验做法,大力实施“冲、洗、扫”三结合清扫保洁作业模式,推行城市主干道环卫保洁“双五”和次干道“双八”标准,城市机械化清扫率达93%。三是实现数字城管与徒步检查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出台《铜川市城市管理徒步检查工作办法》,推行徒步街巷现场管理法,建立现场检查与数字指挥联动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营造洁净美好环境
———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力度。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用科学发展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加强防护林地建设,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5%;抓住山水林田湖建设项目为契机,同时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工建设重点水体生态修复治理项目22处,完成投资8.72亿元,漆沮两河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实施9个废弃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治理面积1966亩。城市自然生态保护良好。
———加强环境保护力度。狠抓铁腕治霾,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制定印发铜川市治污降霾、铁腕治霾工作方案,开展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和柔性治水工作。完成城市段32公里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完成煤改气锅炉148台。2016年、2017年全市优良天数连年增长。地表水Ⅳ类以上比例为25%。城市热岛效应强度≤2.6℃。
———加强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铜川市2009-2030年湿地资源保护规划》,铜川赵氏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湿地保护与恢复2.5万亩;建立以动管站为基础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站点,切实做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性增长,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的数量由原来的10余只增加到100多只。国家林业局首次在秦岭以北的铜川野化放飞朱鹮取得成功并繁育出“铜川籍小朱鹮”,朱鹮放飞试验进展顺利成为铜川市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典范。
———加强文物保护和古树名木保护。编制完成50多项文物保护规划和管理规划,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录入不可移动文物1070处。先后对玉华宫遗址、耀州窑陈炉窑址、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等1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维修保护。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药王山、玉华宫、大香山等风景名胜区管理规范,保护优良。严格执行《铜川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古树名木进行调查核实,对辖区内古树名木进行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和建立档案。全市行政区划内663株古树名木全部挂牌并得到保护。
强化社会保障和节能减排,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加快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2008年至今,铜川市累计实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共10.07万套(户),截至目前竣工7.94万套(户)。通过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累计保障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1.9万户,发放资金2.8亿元。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通过实物和租赁补贴保障已应保尽保。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到位,并实行规范化物业管理。住房保障率达97.66%,近两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100%。
———完善社区配套,服务社区居民。实施社区服务体系项目建设,近两年实施项目13个,市区社区基本配备有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公厕等设施。强力推进市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新建公共设施按照《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及《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法规标准要求,设置无障碍设施。及时对铁诺路等10余处盲道缺失、侵占情况进行整改,恢复盲道畅通。配合交警部门在新区5处十字路口设置语音提示桩,保障行人安全。
———推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编制完成二运司片区和川口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星级绿色建筑评估报告。办理节能专项验收备案13项,建筑面积6.76万平方米。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标准执行率100%。先后实施枫林小区、华阳小区、梅苑小区节能改造项目,总面积31.4万平方米。制定印发了《铜川市加快建筑装配产业化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方案》,召开铜川装配式建筑推进会,装配式建筑工作推进顺利。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后,铜川市将以荣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称号为新的契机,继续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做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为把铜川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而不懈努力。
(本版照片均由贾福义摄影)
新闻推荐
铜川市公安局打击危害环境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举报奖励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鼓励广大公民积极参与打击危害环境、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及时检举揭发环境、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线索,参照省公安厅“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举报奖励办法”,结合铜川市实际,特制定...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