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陈炉古镇李和平:炉火更旺,产业更兴

陕西日报 2018-01-30 07:14 大字

铜川陈炉镇:李和平正在展示他制作的仿古瓷器。霍海澎摄

本报记者 李艳

1月28日,白茫茫的大雪,将陈炉镇装扮成一个梦幻的世界。李家瓷坊门前堆放的陶罐,盖着厚厚的“雪被”,就像一支支涂着奶油的巧克力蛋筒,与古色古香的门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瓷坊里,63岁的李和平刚刚修完一炉粗坯,和老伴孟淑琴正坐在炕上取暖。

作为陈炉镇19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之一,李和平主攻仿古瓷。从1975年进入陈炉陶瓷厂后,他就再没离开做瓷这个行当。尽管年岁已高,但李和平一天不做瓷手都庠。

“陈炉古镇”是宋、元代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正是像李和平一样的陶瓷匠人,延续了这里1400多年的炉火,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制瓷工艺。

近年来,在旅游文化古镇的建设中,陈炉镇十分注重陶瓷技艺大师的培养。目前,全镇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8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6人。最让李和平高兴的事,是儿子也跟他学起了陶瓷技艺。

古老的技艺要传承,必须吸引年轻人加入。当年,儿子高中毕业要去打工时,李和平怎么也劝说不下,如今,儿子主动要求学习,让他觉得陈炉有了希望。

2016年,儿子的一件作品还在全国工艺美术技艺大赛上得到了铜奖。拿了奖,小伙子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劲头也更大了。

现在,老李一家三口每年都能做六七千件瓷器,主要销往河南、内蒙古、山西、北京等地。日子越过越好了,他给儿子买了车,便于联系业务。

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李和平深有感触:“道路修通了,自来水接上了,街道绿化了,就连我家已经垮塌的旧瓷窑,政府也拿出资金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陈是历史,炉是文化。在千年炉火的余温中,在历史碎片的光泽里,陈炉镇依托厚重的陶瓷文化,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恢复重建力度,使古镇炉火更旺、产业更兴。

目前,全镇个体私营陶瓷作坊从过去的五六家发展到15家,陶吧7家、服务商铺32户,年产量近500万件,从业人员1000余人,陶瓷加工运销年均产值达8000余万元。

新闻推荐

铜川市清雪活动向小区与背街小巷延伸

耀州区天宝路街道的志愿者正在清理巷道积雪。本报记者郝萌摄本报讯(记者杨婷)今年第二轮降雪之后,全市主次干道和人行道积雪已迅速清理,市四创办继续发力,组织各区、各街道办、各社区深入开展住宅小区...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