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过年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说起过年,人们似乎永远有说不完的故事。近日,记者采访了四代铜川人,看到了铜川人过年方式的变迁。过年方式“代代”不同
????过年自家包的饺子吃着才香????通讯员????杨杰摄
本报记者 程红兰 见习记者 张梦焕
花甲老人:年代过“穷”年
“期盼过年又怕过年,因为穷。”脸上布满皱纹岁的范玲凤老人不假思索地说。在以前物资匮乏的年代,过年时老百姓都是攥着面票、布票、油票、肉票在供应站门口通宵排“长龙”抢购年货,生怕去得晚就没了。
“生产队收成好的时候,过年还能吃顿饺子,欠收时连大年初一都是喝的玉米糁、面糊糊。”那时候的年,过得真穷,如果能吃上花馍、穿上花布衣裳,就是范玲凤最开心的事情了,如果有肉那简直就是豪华大餐了。每到过年时,小孩们就奔上蹿下,逛庙会、看社火表演、挑萝卜灯笼,能整整开心一个月。而如今,每天都像过年,心里早已没有那种期盼了。
中年女士:年代过年才能穿新衣吃好饭
“从腊月就开始数,离过年还有几天就开始激动地睡不着觉,特别期待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穿新衣、吃好的。”杨文清回忆道。年代末虽然赶上了改革开放,但是那时候物质还不充裕,尤其是对于农村出身的杨文清来说,穿上一件新衣,吃上一顿肉就觉得这个年过得很好。她告诉记者:“我们那时候过年衣服都是旧衣服翻新或者是穿姐姐退下来的,当时流行的‘雪花呢\’、中山装只有城里人才能买得起。”
杨文清是耀州区人,过年吃食很有地方风味。随着生活的富裕,过年家家户户都会炸造型各异的“椒叶”,蒸“甜饭”、“蒸碗”、包子,做烩菜;年夜饭餐桌上必有丸子,象征着团团圆圆。大年三十晚上,杨女士都会与家人一起看春晚;正月天里,走亲访友送礼必有“雪花糖”,感觉过年是热闹而温馨的。
职场新人:后放松、休息成为过年主旋律
“小时候过年穿新衣服、大扫除、放鞭炮,整个春节过得喜庆而忙碌。现在过年倒像个形式,七大姑八大姨聚在一起不是问你的工作,就是问你的对象,爸妈也催婚,加上工作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不回家过年。”岁的赵飞龙苦笑着说。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巨大的生存压力让他们这群后精疲力尽,忙碌、应酬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过年变成了在家休息放松的好机会,那些年奔跑在村东村西,熬着夜看春晚的愉快时光一去不复返。
中学生:世纪数码产品玩转春节
“以前过年亲戚都要给我包一个纸质的红包,现在他们有的直接给我发微信红包就好了。”今年岁的陈睿告诉记者。对于他来说,过年留给他最深刻的映象就是玩各种电子产品,因为过年期间,不管怎么玩电脑、平板、手机,都不用担心被爸爸妈妈批评。
说起对春晚的记忆,小陈睿是模糊的。他告诉记者,他们班的同学大致跟他一样,在大年三十晚上,不是在玩游戏,就是在抢红包,没有多少人看春晚。前几年,他们一家人还在一起看春晚,现在虽然依旧开着电视,但没人看,人手一部手机,抢红包、聊微信、刷新闻,低着头玩的不亦乐乎。陈睿说,去年他们家是旅游过年的,在网上直接选择了一个旅行团,方便省事。今年他家已经订了年夜饭。在他心中,对于铜川一些传统吃食不怎么喜爱,相反一些现代菜肴更合他的胃口。
过去令人垂涎欲滴的佳肴,如今成了避之不及的“每逢佳节胖三斤”;过去登门拜年,如今一通视频电话就可以解决;过去在家过年吃年夜饭,如今旅游过年饭店订餐……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网络、手机等新兴事物的普及改变了市民的过年方式。然而,不管我们的生活如何不断地被“刷新”,也不管过年的感觉怎样“变与不变”,“团圆、亲情、祝福”的情感内核不会变。回归本心,对团圆多一点期盼、对习俗仪式多一些敬畏,年还是那个味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冰剑)日前,在中国人寿财险铜川中心支公司承保的耀州区石柱镇商业苹果保险理赔现场会上,韩古村果农们送来的一面锦旗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锦旗上“灾害果农愁快赔解民忧”十个大字,是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