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中的长安雪
近日,西安迎来了今冬第一场降雪,唐代张孜曾有诗云“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于是有网友感慨:“一场雪仿佛让西安回到了长安”。不仅仅是今人,古人也会因长安雪景而感怀,从而激发出创作灵感。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雪景古画中,就有三幅描绘了古时的长安雪景。
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 中国雪景画的代表作
降雪后,古城空气格外清新,能见度极高,从高处甚至能远眺到终南山。早在约一千年前的北宋,画家范宽就曾在他的作品中展现终南雪景了。
范宽(950~1032年)生于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后移居终南山。范宽被誉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他领悟“山川造化之机”,画风自成一格,遂与北宋著名山水画家李成齐名,世称“李范”。由他创作的这幅《雪景寒林图》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约一千年前终南山雪后的磅礴气势。
《雪景寒林图》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绢本设色,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画采用全景式构图,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画中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萦回而下。画面笔墨浓重润泽,皴擦多于渲染,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皴余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
《雪景寒林图》是范宽绘画“浩莽阔大,浑厚峻拔”风格的代表。此图历来受到广泛重视。清代收藏家安岐称其为“华原(范宽)生平杰作”。因此在范宽有限的传世作品中尤其难得。名款“臣范宽制”四字,隐于前景树干中,因年久字迹漫漶不易辨认,关于此图是否为范宽之作,近年在绘画史家间尚有不同看法,但说它是宋画中代表范宽画派的重要作品,则是大家公认的。此画清初时曾为天津著名收藏家安麓村所收藏,乾隆时入内府。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导致此画流落民间,后来几经辗转,险些流出国外,后幸而回到天津。
明
吴伟《灞桥风雪图》 为故宫博物院旧藏
您一定熟知关中八景之一的“灞柳飞雪”,但“灞桥风雪”您听说过吗?明代画家吴伟所作《灞桥风雪图》就描绘的是这样的景象。
《灞桥风雪图》纵183.6厘米,横110.2厘米,绢本设色,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画中陡壑溪泉,林木萧疏,风雪弥漫,寒气逼人,一老儒骑驴在风雪中过桥,二仆携行囊紧随其后。画面用侧笔卧锋,线条粗简,水墨淋漓,颇得气势。该作左侧款署“小仙”,下钤“吴伟”印。
吴伟(1459~1508年)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他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家,是“江夏派”的创导者,其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得苍劲豪放、泼墨淋漓。
看到这里您也许会问:既然吴伟是浙派画家,那么他为何要创作一幅描绘北方景象的“灞桥风雪”呢,难道他来过西安?事实上,吴伟所绘的灞桥只是他想象中的灞桥,而他描绘“灞桥风雪”则是为了阐释“诗思”一词。
宋代《古今诗话》中有一则关于晚唐诗人郑絮的记载:“相国絮善诗……或曰:‘相国近为新诗否?\’(郑絮)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此何以得之?\’”从此,“灞桥风雪”便成了“诗思”(即诗词创作灵感)的别称,而《灞桥风雪图》中也因此出现了老翁垂头骑驴的意象。
明
沈周《灞桥风雪图》 “明四家”的粗笔佳作
古代南方画家描绘“灞桥风雪”的并非吴伟一人,世间还存有一幅“明四家”之一沈周绘制的《灞桥风雪图》。此画纵153厘米,宽64.9厘米,纸本,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这幅《灞桥风雪图》设色灰冷,画中江水凝碧,萧瑟冷寂,只见巨峰夹江,沟壑纵深,山石叠起,远峰耸立似屏,山上冬树瑟缩,冬苔遍植,整个山石白雪皑皑,莽莽苍苍;平静的灞河水从远处山涧缓缓流来,河流近岸一坡脚平台上,几棵细瘦的寒树索然而立,枝叶在寒冷的空气中瑟瑟抖动。这件作品笔法温和秀雅,笔墨俭省,构景平和大方。
沈周在此粗笔佳作中自题:灞上驮归驴背雪,桥边拾得醉时诗。销金帐里膏梁客,此味从来不得知。画钤“启南”朱方、“石田”白方二印。
沈周(1427~1509年)号石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他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等。(宗合)
新闻推荐
唱响两同主题 强化四有建设 永安路街道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首善之街
本报讯(记者辛成通讯员韩爱兰)近日,耀州区永安路街道办事处荣获“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殊荣。该街道办辖区有回族群众人,满族人,各个社区都有分布。近年来,该街道办认真落实党的民...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