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娟:我的责任是照顾好这个家
本报记者 辛成 通讯员 白益军
在耀州区天宝路街道塔坡社区,提起曹新娟,社区人无不称赞:她是远近闻名的好媳妇。
曹新娟,今年38岁,在嫁到塔坡社区的16年里,她一直以勤俭朴素、待人和善、与人无争、宽宏大量被街坊邻里称道,特别是在处理婆媳关系、姑嫂关系中,更是全村人公认的明白好人。她常说:“我的责任是照顾好这个家。”
1999年年初,曹新娟与李安鹏相识、相知、相恋,2000年12月步入婚姻殿堂,婚后与公婆生活在一起。2001年在槐新巷租了一间小门店,开了一个小吃部。虽然日子很拮据,但是一家人和睦相处,都感到很幸福。2006年夏,公公得了肺癌,要切除一片肺,高昂的治疗费用使家中负债累累。然而,灾难并没有使她退缩半步,作为儿媳,她不想让婆婆太累,更不能让婆婆担心公公,她多方努力对公公隐瞒病情,并时刻耐心劝说让婆婆宽心。两个月后,公公出院了,她和丈夫一边开小吃部,一边操持家务,伺候老人。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和家人的照顾,公公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呼吸还是很困难,经常咳嗽不止,遇到天阴下雨,症状就会加重,平时她按时给公公服药,合理安排公公的生活,饮食起居精心照顾。
2007年的一天,灾难再次降临,婆婆突然晕倒在地,将右胳膊摔成了粉碎性骨折住进了青岗岭骨科医院。她不得不再次将小吃部关门,去伺候婆婆。三个月后,婆婆出院,从此右胳膊便不能抬高。婆婆是个好强的人,突然之间不能干活,她嘴上不说,但是心里渐渐消沉,曹新娟看出了端倪,就时常和婆婆谈心,给她讲新闻,读杂志,婆婆的心情也好多了。
就这样,她日复一日,起早贪黑,无怨无悔地照顾着这个家。每天从小吃部回来,再苦再累也要把几位老人搀扶到房檐下晒晒太阳,按摩按摩,梳梳头,听着老人们埋怨自己老不死,拖累儿子儿媳,夫妻俩赶忙安慰老人:“只要你们快快乐乐的、平平安安的,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
由于城区建设需要街道扩建,她家的小吃部关闭后,家中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两位老人都需要照顾,因给公婆治病家里变得一贫如洗。
百善孝为先,照顾父母是做儿女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苦再难都要把老人照顾好,2008年12月,曹新娟和丈夫多方凑钱在水泥厂门口开了一个小饭店,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2009年9月,丈夫因劳累过度,高血压引起突发性脑溢血,这对于曹新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医院的日子,她和哥哥、嫂嫂轮流照顾,喂药、喂水、吃饭、端倒便盆……
公公婆婆的身体不好,不能让他们太过担心,太过操劳,她能干的都干,能做的都做,在医院的50多个日夜,因劳累过度她多次晕倒,但始终没有一句怨言,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丈夫,希望他的病情早日好转。
丈夫出院后落下半身不遂,起不了床,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起床如此简单的事情都不能自理。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脚洗脸、揉肩捶背、还是三天一次的洗头洗澡,她从没有落下过一次。她说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也是自己对丈夫的爱。
由于吃药反应,丈夫大便困难,她经常用手帮丈夫去掏,小便也常常尿在衣裤和被褥上。她从不嫌脏,从不厌倦,精心护理着丈夫,希望他可以重新站起来。
女儿才十余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她却不能给予她太多的营养,只能让她填饱肚子。孩子很懂事,从来不向她要一分钱,也不和别的同学攀比,放假时,帮她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看到她这么懂事,曹新娟感到很欣慰。
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又无别的劳动力,全家重担全压在了曹新娟一人肩上,不服输的她起早贪黑,打点零工、洗碗、端盘子……不离不弃照顾着残疾的丈夫和公婆。
曹新娟在社区里处处与人为善,事事和睦为本。邻里之间,谁家有困难,总是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谁家吵嘴生气,总愿意到她这里诉说,她总能耐心地听、公正地评。她总是劝人“报着吃亏的态度待人处事,就没事”,她就是用这样一个信条来约束自己、来影响着周围的人……
曹新娟是一个心灵强大的人,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不如她。她总是笑得很爽朗,一点没有把愁苦挂在脸上,她乐观积极,努力改变家中的困境。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丈夫在慢慢地康复,已经可以站立并且借助外力慢慢地移动脚步,语言功能也有所恢复。曹新娟不善言辞,不会表达,只是用行动,在一个又一个春秋中坚强地守护着一家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磊)日前,印台区希顿酒店会议厅欢声笑语,座无虚席,原来这是印台区2016年第三批次960户住房困难家庭电脑摇号分配保障房现场。今年以来,市保障房管理中心紧紧围绕市住建工作总体部署,把提...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