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全:种下甜蜜果 拓宽致富路
?付建全正在果园里管理桃树
本报记者 朱红卫 通讯员 王欣婷
“建全,你在园子里忙啥呢?”顺着帮扶干部刘伟的指引,在一片粉嫩的桃园里看到了一位瘦高的中年人,他叫付建全,是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孟姜塬村贫困户,黝黑的脸上尽显勤劳与朴实。
“师傅,你这桃园有多少亩呀?看着还挺大呢。”记者问道。“现在我家种了6亩桃,多亏了这些树,我家日子才渐渐好起来。”付建全高大的外表下说起话来却略显腼腆。
老大是家里的顶梁柱
付建全20来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当时一家六口人住着3孔小土窑,家中只有几亩麦地,每年打的麦子也就能解决温饱。弟弟妹妹还都小,作为家里的老大,付建全只能四处打工挣钱养家,“这个担子我不扛谁扛呀,长兄如父么”想到过去的日子付建全泪眼盈眶。
听付建全说,30年前父亲的离开让整个家都陷入困境,自己虽然什么都不会,但总不能让家里的亲人吃不上饭呀!除了把地里仅有的一点农活干好外,没有文化的他一直在工地上做苦力。由于他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各个工地都愿意找他。
在付建全一人的支撑下弟弟娶了媳妇,妹妹们也相继嫁了人,大家的婚事都是他一手操办的,70来岁的老母亲虽然看不见,但是对于孝顺懂事的老大,总是觉得亏欠的太多。“付大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咱土话说的‘苦硬’。”帮扶干部刘伟说起这位付大哥连连竖起大拇指。
“付建全是个恓惶人,他母亲双目失明,家里的事都得指望他,这些年确实是能吃苦。”付建全这些年的不容易,邻居们全都看在眼里。
从“主业”到“副业”的转变
人生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0年前,看着村里人都纷纷种起了桃树,付建全也动了心思“咱得跟上发展的步伐,没有过不去的坎。”
几年下来,付建全边种边补,现在已经有6亩的桃园,而且已经到了盛果期,只要管理的好就能产出高质量的精品果。“种树也要多学习,村里只要来搞培训的,我都要去听一听,把树管好了才能卖个好价钱。”付建全说道。每年春季伊始,付建全就开始忙碌起来,清园、喷药、疏果每个环节都仔仔细细,再到收获时候,为了节省开支全家人就齐上阵,场面热闹又温馨。
有了好产品,更要有好渠道。“这些年多亏了咱的干部呀,刘伟是个好人,帮了我不少忙呢,咱没销售渠道,基本都是拉到城里去卖,也不懂啥电商,刘伟在他朋友圈帮我宣传,效果好的很,好多人都来找我买桃,一下子打开了销路。”付建全十分感激地说到。
如今,除了桃园外,付建全还种了2亩花椒,几十棵柿子树,家里有个小型柿饼加工机器,到了11月份,桃子卖完了就开始加工柿饼销售,一茬接着一茬,付建全在致富的路上一路前行。他高兴地说“要想脱贫致富,还得是有产业。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只要肯下苦,我一定能行。”邻居开玩笑地说“建全的主业现在可不是打工了,人家的产业才是主业哩。”
脱贫致富幸福来
通过付建全勤劳的双手,家里已经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了,干净的小院里收拾的井井有条,盖了新厨房、卫生间里安上了浴霸,房顶架上了太阳能,夏天从地里忙回来冲个热水澡,别提多幸福了。小女儿付欣遥说“为了供我们上学,父亲额头上多了一道道皱纹,苍老了许多,将来工作了我一定要让他不再这样辛苦。”
“村上干部对我家很照顾,需要帮扶了一说人家就来了,帮扶干部不仅在产业发展上帮助我,还时常在心理上鼓励我,没有他们的关心,也不会有我们家的今天.”付建全又一次感慨道。
“只要精耕细作种好我的‘甜蜜果’,就能让家里的日子过的和蜜一样甜。”说起以后,这个老实巴交的汉子心中早已有了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梦焕“技术厉害,有啥不会的只要请教他,肯定没错。”“他拿起手里的家伙,就跟耍一样,活干得细,身上还不粘一点灰。”...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