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义:让抹灰板在掌上“舞蹈”
本报记者 张梦焕
“技术厉害,有啥不会的只要请教他,肯定没错。”
“他拿起手里的家伙,就跟耍一样,活干得细,身上还不粘一点灰。”
“那是个能人,爱学习,爱思考,干活遇到难题,总能想办法解决。”
人们口中争相夸赞的“能人”,就是从普通农民到响当当的企业技术骨干,从“门外汉”到享誉铜川的“能工巧匠”,曾获得“陕西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标兵”“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称号”的铜川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的王学义。
不服输 造就匠人匠心
提起王学义,无论是公司领导,还是普通员工,无人不竖起拇指称赞。因为他的过硬技术和勤学善思,大家还戏称他为“大拿”。
1989年,王学义从农村招工到铜川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从事瓦工工作。刚进工地时,看见老师傅们在灰板上翻灰轻松自如、毫无难度,他也学着样子翻,但灰像是长了脚一般从灰板溜到地上。
原来,看着极其容易的“抹灰”,做起来却大有难度。“我性格里有一股犟劲儿,别人能干得好,那我就踏实学、苦练,就不信干得不如人。”因为天生的不服输,王学义心里憋着一股劲儿,逼着自己多干多练,非得学出个真本事。
为了让手中的灰也像师傅们那样在灰板上“舞蹈”,他从最基本的工序练起,贴灰饼、冲筋、打底、罩面……每天早出晚归,废寝忘食,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常常胳膊疼得都抬不起来。“那时候真的很苦,一不小心,经常会拿灰刀把左手大拇指砍伤,现在一看,手上都是疤。”伴随着日复一日的汗水和练习,王学义的抹灰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他也摇身一变,从一名普通工人变为了抹灰组组长、技术骨干、企业先锋。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于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当人们夸赞王学义是“王大拿”是“抹灰王”的时候,他却默默一笑,继续精雕细琢着自己手里的活儿。
学无止境 创新两项技术
慢慢的,王学义在公司小有名气,但他并没有就此满足,他的心中还有更大的梦想,他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匠人”。
于是,他从并不宽裕的生活费中挤出一部分钱,自费购买了《建筑工人识图》《建筑抹灰工》《建筑瓦工》等十余本专业技术书籍。白天拼力干活,晚上挑灯夜战,记写笔记几万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取得了陕西省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二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瓦工)、建筑工程师管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一步一步,向心中的高峰攀登。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一种成功是偶然。王学义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随着技术的精进,他先后攻克了许多难关,实现了一次次的突破,也练就了一手令企业所有员工都望尘莫及的抹灰及瓦工绝活。1990年,王学义第一次参加铜川建委系统职工技术大比武,就以过硬的本领脱颖而出,摘取冠军奖牌。同时,他还依靠多年的工作经验,实现了两项技术创新,分别是关于钢结构柱底脚螺栓定住技术创新技术和关于水泥砂浆地面空鼓、起砂、裂缝的处理办法。
2002年,公司承接铜川市新区南部工业园区旺旺集团麦瑞食品工业厂房时,因工期紧、任务重,王学义多次试验、就地取材,采用木工板进行定位和固定,浇筑混凝土,使得柱脚螺栓精准定位,而且节省了1个月的工期。建筑工程散水、楼地面水泥砂浆抹灰经常出现起砂、空鼓、裂缝等质量问题,对此,王学义根据多年经验总结,留足合适的分隔缝,分块浇筑、振实抹平、混凝土垫层、随打随抹,一次完成,同时及时覆盖矿棉、洒水养护。如此以来,工程散水表面密室、平整、光洁、无裂缝、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现象。王学义的两项技术创新由于效果良好,便在公司项目施工中多次推广和应用,也为公司工程创优作出了贡献。
严苛负责 做好安全管理员
建筑行业是精细行业,也是高危行业。当王学义开始从事公司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时,他依旧以“匠人”执著、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求自己,狠抓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
“建筑行业是流动的,危险随时都在,警钟就要时刻敲响,马虎不得,大意不得。”王学义深知肩上扛得责任重大,经常深入工地进行定期、不定期、专项检査和季节性检査,特别是对春节后、开工前、雨季、冬期施工的项目进行外架、临电、基坑等危险源进行专项排查。经常督促做好安全警示和防护工作,要求施工现场入口设置六牌一图,各危险源悬挂安全警示牌。机械设备安置处要悬挂安全操作规程,时时处处提醒员工注意安全。“我对安全的管理,可以说是毫不留情的,有问题立马整改,咱不能拿人命不当回事啊!”正是由于王学义的严苛、不留情面,铜川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多年并无安全质量事故发生。
“建筑行业关系百姓‘住的安全’的问题,容不得马虎,要想质量创优,必须标准先行。”对此,王学义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督促项目部制定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坚持方案样板先行管理模式,在工程实施中实行“三检制”、监理复查、严格质量验收程序,做到样板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检查程序化、安全防护工具化,确保了工程质量达到安全创优的目标。
四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弹指一挥间,但在人的生命中却是大半辈子。从“门外汉”到“技术状元”,从“泥瓦匠”到“能工巧匠”,王学义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大半生,无论遇到哪些艰难险阻,他都执着坚守、精益求精,始终不忘自己身为“匠人”的本色。
新闻推荐
4月9日,在位于铜川市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铭帝集团有限公司挤压车间,工人正在生产线作业。铭帝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