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餐食家常 张耀锋

华商报 2017-06-14 04:02 大字
父母膝下无女。母亲大半辈子总羡慕那些有女儿的人家,隔院叔父家的两个堂妹自小就受母亲痛爱,这边做点好饭菜就使了劲的向院子那边喊。人过了花甲常常就开始忧虑起晚年,母亲也常念叼,担心起将来老了指望不上我们这俩奔走在外的兄弟。这大概也是源于她见多了乡里诸多兄弟反目,儿媳悖孝的缘故吧。细琢磨那句老话——娶了媳妇忘了娘,能耐再大的儿怎么都不及一个似小棉袄的女,老人们总这么认为。

母亲一直是想抱养个女儿的。年轻时生育政策紧,加之尚不明事的我们又极力反对,最终,母亲都没能圆满她那份心愿。母亲极爱干净,又做得一手农家好饭,从早年的一大家子到现如今,和许多农家妇人一样,母亲守了一辈子方尺灶台。出外工作以后,屡次回家,总见母亲出出进进地忙活,变着样儿给我做些家常吃食,想去帮她,她却总不肯。现在想来,母亲那会真要能抱养个女儿也好,想必早已出闺成人,起码在锅前灶后能帮衬得上些,总好过我们这些好吃懒做的不孝子吧。

高中毕业那会,父母一早就赶去地头,我就在家中打扫屋里屋外,学着生火做饭,切菜和面,近邻的婶娘时常说:锋娃像个女子哩。四年过后,我南下去往都城,开始了在外漫长的打拼生活。在此后的年月里知遇了相爱的人,她有着一手烧菜的好厨艺,我便跟着边享口福边“深造”,提刀掂勺的这点小手艺也是日渐长进。人除了职业技能以外,这应当也能算做是一种生存手段吧。远古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生火熟食,怕是我们现代人饮食方式的最早雏形了。

在人的味觉谱系里,母亲手下的饭菜是普天下儿女舌尖上的佳肴,哪怕再寡味清淡都纵不会嫌弃。作为大多数男士,从小吃惯了母亲的饭菜,娶回了爱妻,味蕾便会生出无形的参照,常有应付了妻子这边又去贪吃母亲一边,惹得这头的妻子一脸的无辜,当然,这只是笑谈。随着女性在社会家庭中地位的提高,方尺灶台上的“变革”终究是要来的。现如今,同室操持早已成为一种携作化的家庭常态,旧观念中分主内外的夫妻角色也早已模糊了界限,男士身系围裙掂勺上灶实在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以至于在现代女性的情感观里,时常把男人能否烧得一手好菜,作为一项言之凿凿的择偶标准。记得在一位女同事的空间里看到过这样一则说说,配图是她老公身挂围裙正在灶前烧菜,旁白附言:男人做饭的时候最性感。由此,可窥一斑。

衣食住行构成了人们生活的全部,工业制造和服务业的发展早已使人们淡远了穿针引线、种瓜摘豆的朴常生活。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天地为大,按照人类的生存法则,这“食”也就自然该排在首位了。当然,我不敢贸然去篡改“衣食住行”这四字一贯的排列组合。如果用道家的五行做一番推演,餐食所需所用皆或与其有着微妙的对应。盛取器物需“金”;劈柴生火需“木”;蒸煮烧炖需“水”;烹炸煎炒需“火”;各色食材又无不根生于土,如此这般,物类互生互利渗透进人们的餐食家常,万物相生法则果真是玄妙无穷呀!

久居城市的我们不晓时令,不知什么季节该种什么谷,该收何种菜,田园恬逸的生活只在陶潜的一眼南山中。一道道家常餐食见证了生命的诞生、成长、消去与别离;一曲曲家常奏鸣曲在锅碗瓢盆的磕碰间循环上演;一缕缕炊烟勾起了多少远方游子的牵念,人间最珍贵的相思莫过于这份家常的味道。如果财富的积累不足以支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闲散舒坦,那么动起手来吧,这未尝不是一种充盈且意趣盎然的生活方式,哪怕只是这方尺灶台前的一点琐碎。

作者系铜川市作家协会会员

陈炉余韵

读者朋友们,《陈炉余韵》文学专栏,欢迎您品读投稿。

邮箱:569266597@qq.com

主持人:王欢

新闻推荐

铜川交警四大战术治理“炸雷”摩托

华商报讯(记者侯建通讯员崔英海)入夏以来,多辆大排量大噪音摩托车上路行驶,造成严重的噪音污染,影响广大市民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近日,铜川市交警支队第三大队采取“四大战术”,在辖区严查大排量...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餐食家常 张耀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