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着力推进党的民族政策法规深入人心

天水日报 2017-05-23 08:50 大字
近年来,天水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党和国家关于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奋力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

多方给力抓主抓重,着力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扩面上求突破。天水市坚持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贯彻落实为主线,以“全覆盖”“精准滴灌”“文化引领”“金种子”“精神家园”“权益保障”等“六大工程”的实施为重点,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方式方法:一是制定出台《天水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规划纲要(2016-2020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已由张家川县委、县政府印发执行;其他县区、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分别制订了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靠实了创建责任。二是筹资750万元组织实施了“六个一”典型示范打造提升工程,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三是深入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市、县区精心组织实施了“宣传月”、创建成果展暨经验交流会等重点活动,开展专题辅导讲座7场(次),8000多人(次)听讲,发放宣传资料5万多册,各类媒体、户外宣传栏刊载宣传教育版面1000多篇(次)。四是注重健全长效机制。注重“经常宣传教育、经常督导检查、经常分析研究”,健全完善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考评实施办法》和每季度组织一次督导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分析研究等工作机制。

围绕主题抓点带面,着力在整体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县建设上见实效。市委、市政府以及张家川县高度重视“两个共同”示范县建设工作,落实省市建设资金2.85亿元,自筹资金1.08亿元,积极实施了“寺观教堂书屋”建设、县城8座清真寺供热、张家川县第三中学基础设施建设、村组道路硬化等项目36项,有力地推动了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在张家川县召开了全省民族工作暨“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现场会,对“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

多措并举常抓不懈,着力在清真食品日常市场监管上下功夫。天水市有29万少数民族,98%的少数民族食用清真食品,加强清真食品市场监管、保证清真食品安全责任重大。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清真食品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二是注重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民族、食药监等部门加强协作,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开展了全市清真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活动。2016年,市县区民族宗教部门会同食药监、清真食品协会组织拉网式市场检查12次,组织专项集中整治活动6次,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开展市场查看活动961人次,对发现的25起不规范经营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三是在秦州区、麦积区设立了清真食品管理办公室,从穆斯林群众中选聘78名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经严格培训发证上岗,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市场日常监管工作。市、县区组织清真食品管理培训8次、培训462人(次),为净化清真食品市场奠定了基础。

积极对接多方联动,着力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做工作。每年流入天水市的少数民族人口有3000多人,天水市流出的少数民族人口有6万多人,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流入人口的服务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和践行“以活动管人”,通过联谊会、节日慰问等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与输入地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全市建立45个少数民族服务中心(联系点),为少数民族群众在特定需求、就业创业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同时,探索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重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联系机制,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解决好在劳动就业、医疗保障、子女入学、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合理需求。与天水籍少数民族流入比较集中的武汉、烟台、北京等24地签订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议。落实定期对输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及其家庭走访慰问、定期邀请回乡座谈、定期看望留守老人儿童、定期巡访报道的“四定期”制度。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民族团结模范商户”、“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守法经营模范户(人)”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发了他们参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积极性。(市民族宗教委供稿)

新闻推荐

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张家川县大力提升干部综合能力助推***纪实

□《甘肃日报》宋振峰在“陇上江南”天水市,作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海拔最高,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绝大多数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和高寒阴湿区。自然条件恶劣,又是民...

张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张家川,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