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张家川县大力提升干部综合能力助推***纪实

天水日报 2017-05-04 10:05 大字
□《甘肃日报》宋振峰

在“陇上江南”天水市,作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海拔最高,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绝大多数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和高寒阴湿区。

自然条件恶劣,又是民族地区,张家川县脱贫攻坚任务极为艰巨。截至2016年底,全县255个村,仍有贫困村109个,剩下的大多都是“硬骨头”。

啃下这些“硬骨头”,归根到底,关键靠人。今年以来,张家川县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加强干部综合素质能力培训,改进干部基层走访调研工作,让党员干部在务实创新中不断增强带领老百姓的脱贫致富能力。同时,他们还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干部、人才、组织资源向***精准脱贫一线聚焦发力,为实现小康大业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

“时代变化快,不学真不行。”张家川县龙山镇韩川村村支书马小琴感慨地说。一个多月前在天水市委党校的培训,让这位张家川县唯一的女村支书受益匪浅,她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多元,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念头更足了。

这两年,大山深处的韩川村水来了,路通了,幼儿园也修起来了,可怎样壮大村里的富民产业,让马小琴一直颇为头疼。虽说村里发展起了蔬菜产业,但她总觉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太弱。经过培训,她给村里量身定制了全新的致富思路——除了已有的“平川蔬菜穿鞋”外,还要“山顶牧草戴帽,半山果树缠腰”。

眼下,“充电”回村的马小琴正“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收获与激情化为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这两天,她正带领村民忙着种植矮化密植苹果和花椒。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脱贫攻坚中的人才培训意义重大,必须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服务群众能力和履职本领,确保脱贫攻坚人才梯队不断档。”张家川县委书记陈晰说。

今年以来,张家川县不断创新培训思路,拓展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管理,不断提升党政干部、专业技术干部、乡村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县里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将一拨拨干部送往复旦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省社会主义学院、天水市委党校等地,通过集中轮训、个性化定制培训等,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培训班还采取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学员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培训课程既“架天线”又“接地气”,使党员干部们感到很“解渴”。

今年初,张家川县在复旦大学举办由县四大组织领导和乡镇、部门正职共计110人参加的,为期半个月的两期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复旦大学的培训,让张家川县畜牧兽医局局长王学礼“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坚定了信心”。阵容强大的授课专家,“按需点单”的课程设置,让这位曾对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从下手的老局长,领悟到下一步全县畜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就是通过“粮改饲”,大量推广饲料玉米和先进的饲养技术,提升畜牧业的养殖效益,为村民脱贫攻坚奔小康贡献力量。

思想上的认识强一分,行动上的自觉就会进一步。最近,张家川县确定了在龙山、大阳、张家川镇3个镇搞3300亩的“粮改饲”示范点。“今天,全国最好的饲料玉米种子就到了。”4月6日,王学礼告诉记者。

改进基层走访调研,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

张家川县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提升能力素质,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去年12月初开始,县领导分头组成11个调研组,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了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根据调研结果,今年春节刚过,县委组织召开相关会议,用了整整两天时间,对脱贫攻坚等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11个重点课题进行专题研讨。通过研讨交流、集思广益,全县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凝聚了共识。

新年伊始,张家川县在持续推进双联行动与***工作相互融合的同时,深入开展“县级领导带头走遍所有村和宗教场所,科级干部和乡镇领导带头走遍联系乡镇所有村组,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带头走遍村组所有农户,实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三带头、三走遍”基层走访调研活动,集中开展信访、民生、矛盾纠纷三大类13项专项排查行动。

走出大楼,沉下身子。张家川县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基层,在“走”中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百姓疾苦;在“走”中增进群众感情,增强行动自觉,提高落实***精准脱贫任务的本领。

在“三带头、三走遍”基层走访调研活动中,县委机要局局长马恩继续联系双联点张家川镇堡山村,不过,现在他的联系户由原来的5户增加到10户。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活动的促进下,他与群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近几年,堡山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可春节前,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马恩了解到,去年村里实施的***专项贷款,还有7户没贷上;村里32户危房改造户,去年年底完工了8户,还剩下24户……

这个春天,在马恩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堡山村***专项贷款实现了全覆盖,10户危房改造工程正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通过发改部门的批复,村里能养400只羊的规模化养殖小区主体工程宣告完工。高兴之余,马恩的心里还是沉甸甸的。前不久,他又到村里走访,发现已经脱贫的马建民、李路合两位村民,又因病致贫了。马恩告诉记者,最近,他正在积极联系民政部门,看能否解决一下马建民、李路合的困难。

“每天在农村发生的问题,现实性、直接性、复杂性非常锻炼人。”正如张家川县县长马筱宁所说,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受益的不只是人民群众,也包括广大党员干部。在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中,张家川县广大党员干部结识了群众朋友、增强了爱民之心,更增强了***精准脱贫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不可否认,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少数干部在工作中敷衍塞责、消极应对,对任务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这一系列表现,主观上与思想认识滑坡、纪律意识松弛、服务意识淡化有关,客观上与监督不严、监督不实有莫大关系。

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倒逼干部提升能力素质,让“混混干部”混不下去!张家川县强化督查考核,严肃从严问责。

今年第一季度,张家川县共受理侵害群众利益等信访举报问题线索10件,立案查处3件,给予党政纪处分4人。

在此基础上,3月31日,张家川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张家川县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落实问责暂行办法》。这一《办法》立刻在张家川县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以前,乡镇一级干部对贫困户识别不准的,发现后只是进行整改,不会问责到具体人头。现在,则视情节轻重,予以不同程度的问责。对于国家建档立卡系统、***大数据管理平台及建档立卡各类基础档案,工作弄虚作假的,调查研究不实不细,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也要问责……

对于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其组成人员、工作人员,张家川县也毫不手软,对行业扶贫任务顶着不干,推诿扯皮的,对上汇报衔接不力、对下检查指导不够,没有完成行业扶贫年度指标任务的,全须问责……

在***精准脱贫工作中,一些驻村帮扶工作人员平时不见,检查立现;平时不忙,考核瞎忙;平时不苦,逢人诉苦。为此,张家川县规定,对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及双联帮扶干部“走读”现象严重,全年累计驻村工作时间达不到规定天数的,对贫困村底子不清,不参与贫困村***精准脱贫各项工作的,逐一问责……

让在脱贫攻坚上认识不到位、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干部“下”,使那些真抓实干、扶贫成效显著、减贫摘帽的干部“上”,张家川县在加大惩戒约束力度的同时,还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注意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选拔使用干部。今年,15名长期在基层扶贫一线工作的优秀干部得到组织的提拔使用。

全新的考核指挥棒,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把心思和精力用到真扶贫、扶真贫上,帮助每一户贫困户“斩穷根”。

新闻推荐

图片146

3月9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联民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包装牛、羊肉。该公司是张家川县唯一一家清真畜禽定点屠宰加工企业,通过对肉品的精确分割包装,实现了产品的细分,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档...

张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