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樊河铁迟恭门镇的东边有一条河就是樊河发源于大河口羊

甘肃日报 2015-05-21 14:25 大字

樊 河

□ 铁 迟

恭门镇的东边有一条河,就是樊河。发源于大河口羊肚子滩的樊河从老庵寺峡流出,途经河峪、付川、麻崖、恭门、毛磨、天河,最终由北向南进入清水,汇入清水牛头河。它是流经村庄的生命河。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里,樊河沿岸水磨众多。人们利用水资源造福人类。有水磨的人家都是大富之家,每到秋收过后,家家户户排队磨面,以便在冬天枯水期来临之前磨好一个冬天的面。粮食袋子一个挨着一个,谁都不要想着插队,粮食袋子的顺序就是磨面的顺序。磨坊主人坚守着这一不成文的规矩,即使天王老子亲爹亲娘来,也别想坏规矩。磨面的人放下粮食的同时数一下排在前面的粮食,然后和磨坊主人谈谈磨面的速度,两人顺便敲定磨面的大概时间。由于白天用水量大,水流速度慢,所以磨面的速度也慢。晚上用水量少了,水流速度快了,面也就磨得快了。有时白天下雨不能下地干活,人们便利用水流速度快来磨面。由于业务娴熟,约定的时间往往是八九不离十。有些人排队排晚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磨好的面由毛驴驮着走向村庄的四面八方或外村,自己的面只能等到大冬天了。水流得慢,有时磨盘不转动了,磨坊主人就打发磨面的下到磨渠里用脚使劲蹬一下,磨盘这才在惯性的作用下重新转动起来了。往日大半天能磨好的面,一整天磨好就算烧高香了。所以现在的老人教育小孩时,经常说,不要和冻水磨一样,小孩子要勤快,就是从这里得到的道理。年轻人没见过水磨,哪里会懂得这个道理啊。

农闲时节的夏天,有手艺的人在河里洗泡过的皮子,在河滩的石头上晾晒,然后炮制加工成皮袄之类,冬天了就走南闯北地去卖。秋天,人们留过够吃的土豆后,将多余的土豆在河边洗干净,在河边支一口大锅,叫来别人的粉碎机,几家人通力合作“挂”粉条。河边的柳树之间绑上铁丝就是现成的晾晒的架子。干旱时节,可以拦河水浇灌农田。村民用河里的水淘菜、洗衣服、和泥盖房子。就连傍晚回圈的牛羊,见了河水比什么都亲,任凭你怎么驱赶,它们头对着头站在河边痛饮不已,你只能静候它们一个个喝足。

丁香花凋谢的夏天,静静的樊河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天热了,一个个光着屁股在河里戏水玩耍。比赛潜水、比赛速度、比赛挥掌击水……有时玩腻了,在靠近岸边的淤泥里,将全身上下甚至头脸全用青泥涂了,只留一双眼睛滴溜溜地转来转去,在河滩上追逐打闹。冬天到了,整个樊河就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孩子们在冻厚冻结实的冰面上挥鞭打木牛(木猴),有的小孩用木头钢筋做成冰车,人坐上面,两只铁钎戳向冰面同时挥动,疾驰如飞。

樊河平时温温顺顺,就像一个听话的孩子,可是一旦下了暴雨或秋雨连绵时节,一下子水位暴涨,狭小的河床已经容纳不下,河水就像一头困兽,左冲右突,扑打着沿岸的一切能阻挡它前行的物体,凶悍异常,哗哗哗的水声骇人听闻。住在河边或低洼地带的人们晚上不敢睡觉,生怕发疯了的樊河像强盗一样闯进自己的家。雨过天晴,什么地方的路冲断了,谁家的菜地、玉米地让洪水冲垮了,甚至下游的某个村庄的人家让水给淹了。此时,沿河村庄的小桥无一幸存,于是人们蹚水过河赶收庄稼放牧牛羊。终于天冷了,忍不住了,便纷纷提议修桥,于是花上两三天,又一座小桥便修成了。

最近几年,樊河得到了治理,修了防护堤,沿河修了几座钢筋混凝土桥。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在河道里挖砂,搬石头,将原先的土坯房逐渐地改成了砖瓦房甚至水泥平顶。

沿樊河修建的铁路还没有通车,大大小小的厂子如雨后的蘑菇般次第冒了出来。

河道治理了,通畅了,但樊河却日显黑瘦了。以前能看到的野鸭子没了踪影,发了洪水随便都能捞到的小狗鱼也没有了,人们只能挑水和泥,爱干净的人连衣服也不敢洗了。家家户户打了井,吃用全靠井水了。

新闻推荐

张家川马家塬遗址保护工作展开

张家川马家塬遗址保护工作展开张家川马家塬遗址保护工作展开本报张家川讯(记者牛彦君通讯员窦亚龙谢安珍)近日,记者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文物局获悉,马家塬遗址保护规划立项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标志着马...

张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张家川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