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妙计”让海河村走上富民路
□特约记者窦苗苗
山大沟深条件差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海河村曾经贫困的真实写照,如今的海河村村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们是如何甩掉贫困帽子的呢?这还得从四条锦囊妙计说起。
上世纪80年代,海河村一组村民马玉海费尽周折借钱娶上了媳妇,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马玉海和媳妇到陕西靠打零工为生。10年前,听闻海河村发生巨变的马玉海一家又搬了回来,刚回来时,由于没有来钱的门路,连一袋盐也买不起,全靠向亲朋邻居借。马玉海心里又打起了举家搬离海河村的退堂鼓,在村支书杨建明苦口婆心地劝导和村民们的帮助下,马玉海养了2只羊、1头牛,勤劳能干的他滚雪球式地发展起了畜牧养殖业。记者前几天采访时看到,他家院子里停放着两辆手扶拖拉机,院落北面是刚修建的新房,南房里粮食满仓,“户户通”在房顶上格外引人注目。
“如今我已有40只羊、5头牛,我的羊是大杂羊!”马玉海高兴地对记者说:“一年靠养牛羊,我最少收入5万元,加上大儿子和小儿子务工挣钱,一年除过花销,我们家纯收入10万多元哩!”
村支书杨建明告诉记者,马玉海如今是村上的防疫员,有足够的养殖经验,他还热心地传授养殖经验给村民。今年他村有20个村民享受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二组村民米正杰靠跑运输贩运,现在西安买上了楼房,家里有两辆大货车。四组村民杨存福一家6口人现在新疆开饭馆,一年能收入10万多元。目前村上有十几户人举家外出从事清真餐饮业,在西安、新疆等地开清真饭馆,收入很不错。总之,发展“清真餐饮业、畜牧养殖业、运输贩运业、劳务输出业”,海河村有出路,这也是海河村发家致富的四条锦囊妙计。杨建明还告诉记者:“明年我们村将建设‘通畅工程\’农路4.3公里和‘一事一议\’农路3.5公里,还会给每户引入自来水,这两项工作的开展,将会切实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的问题。”
新闻推荐
□特约记者窦苗苗通讯员谢明【本报讯】今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认真实施大病补偿、门诊慢病补偿、特殊人群优惠补偿等政策,重点解决农村特殊群体、特殊病种的看病就医问题,受到广大农民群众...
张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张家川,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