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滩歌镇社 火

天水晚报 2019-02-21 13:19 大字

□关文斌

旋鼓舞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的社火”就是其中之一。家乡的年味,不仅仅是母亲做的好吃的,游子归家时行李箱里的年货,更为久远和悠长的,是多少年来沉淀下来的年俗文化。这些,都让年的味道更加浓厚。

“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说起滩歌社火,在宁远大地还有这样一种说辞“天水社火看武山,武山社火耍滩歌”。唱大戏、灯影戏、耍社火、旋鼓舞等春节民俗活动中,唯独社火让我情有独钟,魂牵梦萦,难以割舍。

从腊月开始,很多村就开始骚动起来,忙了一年的村民们,凑到一起开始筹划社火了,糊灯笼、做大鼓、扎高台、扮戏楼,敲锣打鼓,忙得不亦乐乎。几乎是一过正月初四,只要站在滩歌任何一座上梁山,到处都能听见锣鼓震天的响声。

在滩歌地区,社火按演出的时间及形式分夜社火和马社火。社火是很早就诞生在古镇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一种很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古老传统歌舞艺术形式和文化社事活动,带着它杂陈的方言俗语,以它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内涵、浓郁的风情和生活气息以及它特殊的表演形式,表达着古镇人民特有的审美取向,它是滩歌人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在文化艺术上的体现,更是滩歌人的精神财富。

夜社火主要在夜间表演,以唱和耍为主。无论从演出程序还是表演方式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有出庄不出庄之分。出庄是按惯例在有往来的邻近村庄依次演出,不出庄是只在本村演出,每晚轮换场地。夜社火在出庄之前有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信使,俗称“探马”,他的主要作用是在社火出演之前,到演出村衔接有关事宜,来往探报。傍晚7时左右,阵阵爆竹声和锣鼓声打破村里的宁静,村民们身着盛装、披红挂彩齐聚一堂,独具特色的夜社火表演拉开了出庄表演的序幕。掌灯“老者”为先,锣鼓紧随,后面依次跟随高烨、灯花、引马、小旦、旋鼓、龙灯等队伍,在夜色的崎岖山路中蜿蜒而行,斑点灯光、悠悠晃晃,从远处观望恰如一条游走的长龙,煞是好看。

伴着鼓点行至表演村,此时邻村群众早已等候在村外山路上,望眼欲穿,当社火走到庄前时,烟花冲天,鞭炮齐放,整个山路沸腾起来。相遇处,双方德高望重的老者,相对而跪,香马盘儿放在身旁,上香,烧纸钱,叩首,庄重、虔诚而默契。

礼毕后,随着“老者”入场就坐,社火队伍也开始了他们的“旋场舞”,舞动中小伙子们手执高烨,有时如彩云过路,行步自如;有时如百花盛开,层层围拢;有时勇武骄健,似鹰击长空;有时纵横穿梭,欢奔如织。而姑娘们穿着桃红葱绿的绣花衣,左手捏一方纱巾,右手执一把花扇,细腰轻扭,方步慢踏。此刻虽已时至初夜,但观看表演的群众早已将表演场地围得水泄不通,场地内熊熊燃起的篝火点亮了夜色,锣鼓喧嚣,鞭炮齐鸣,笑声不断,掌声连连。

约莫1时左右“旋场舞”结束,便开始“折子秧歌”的单个节目表演。开场后先上什么,后上什么都有一定的规矩。大多用武术表演开始,俗称“打开场”,以舞狮收尾。引马、引花、打鞭、旋鼓、扭唱都是压轴戏,既有独特的唱腔,又有轻快的舞蹈动作。

在众多夜社火表演中,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还是旋高烨。表演者身着表演服,项系大铜铃,威风凛凛。他们手执高烨呈四方形、八角形、圆形或柱形,内点蜡烛,上有顶盖,顶盖周围布满飘带,插四面龙旗,贴有祥云图腾,极其华丽美观。它的美丽不仅仅只为表演,而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为社火夜间行走照亮,在表演队伍中形态不一的高烨至少有12把以上。

夜社火“折子”秧歌表演形式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舞蹈,包括舞龙灯、耍狮子、耍大头、打鞭、旋鼓和腰鼓等;一种是生旦引唱,二对二、或四对四,生执草扇,旦执折叠式纸扇、手帕、扭八步,来回穿折或转圆圈,生唱旦不唱。还有一种是逗笑唱,多带喜剧色彩,老妖婆带几个小旦,有唱有白,相互对应,如《转娘家》《粉团衣》《割麦》等。另外,有的村子还有“大唱”,即中间插演一类戏于“敬神”的曲目,比如《刘海撒钱》《天官赐福》《福禄寿喜》《八仙》等。

在滩歌地区,社火曲调大有讲究,大体分为背宫、越调、小曲三个类别。背宫有前背宫、后背宫、银妞乐、叠落金四种调。背宫曲子中既有前背宫,又有后背宫者,叫双背宫;只有前背宫,没有后背宫,而用尾越调落音者为单背宫。越调,分前越调和后越调:用越调开头者为前越调,用越调收尾者为后越调。小曲有一串铃和套曲之别,自始至终只用一个曲调者,为一串铃;一只歌词中有几个曲调者为套曲。小曲歌词最多,常见者有八十多个,其中《拜新年》《放风筝》《转花园》《扬州玩灯》《十杯酒》《蝴蝶报喜》等,脍炙人口,群众最为喜爱,流传越来越广。无论演唱或舞蹈,都配有乐器。演唱多以二胡、板胡、笛子伴奏,清音雅调。舞蹈则配以大鼓、钹、大锣以及饶钹等,演员各种动作都有固定的板眼。

随着“舞狮”表演的入场,整场社火的表演也接近尾声,秧歌队伍开始了他们“扫场”表演,应和着鼓点踏上了返程之路。邻村的老者们也会将社火送出村口,亦行烧纸、焚香、跪别之礼。这方要送,对方让留步,双方老者手握着手,这方道辛苦,那方道打扰怎忍就此话别,那情那景,大有长亭送别的不舍之情。时至现在,我最喜欢的还是一接一送的纯朴乡情。

看完精彩绝伦的夜社火,再领略一番别样的风情马社火表演……

马社火主要是在白天骑马表演为主,故名马社火。马社火全是古装,内容以传统历史剧为主。整场表演队伍依序有马排子、彩车彩旗、管事、春官、衙役、乐队、扭扭队、高脚子、旋鼓队、龙和狮子等组成,可谓是队伍庞大。在马社火表演队伍中,有两位灵魂和统帅级人物,那便是春官和“春官太太”,均为男性装扮,春官反披羊皮袄,头戴黑礼帽,腰系红绸带,脸化“八字须”,羽扇纶巾,大腹便便,无论社火走到哪里,都要听从他的号令,那深情俨然是一个指挥有度、胸怀韬略的大将军。而春官太太则恰恰相反,浓妆艳抹,婀娜多姿,举止大方,款款深情。

表演队伍中,还有一群人最让人“害怕”,那就是“蒜罐客”,一般有多个倒骑毛驴的小丑角色组成,收执“蒜罐”专挑俊男靓女,偷偷的给人家脸上进行涂抹,诙谐古怪,使观众发笑。(蒜罐,在一根长竹棍顶端缠上棉花,然后在棉花上涂黑、红、黄等颜色油彩)。

马社火在表演中只在约定的场次停留,行至表演场地后,随着春官和春官太太“正位”坐堂,衙役分列两旁,乐队围坐两侧,待春官一声令下,便开始秧歌表演。先是扭扭队演唱,依次开始高脚子、旋鼓舞、舞龙等其他表演。节目演毕,春官发令后,再转向下一个场次。社火行进中,乐队奏“过街调”,也叫“太平调”,既文雅,又欢乐。

马社火的信使是“马排子”,多少无定规,一般10匹以上。马排红挂绿,项系大铜铃;人扮古英雄,威风凛凛。社火出发前,“马排子”先逐场次插旗(通报),社火起驾后“马排子”来往传递消息。

在马社火表演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高脚子”。表演者按照名戏测字分身份扮装,身着古装戏服,脸化英雄人物,脚踩踏1.5米高跷,大钹敲击节奏,八卦步交错前行。高脚子表演者多为青年表演,技艺性强,在表演过程中,有时还不断地以高难险峻的“跌叉”“坎板”等动作称奇,形式活泼多样,而深受群众喜爱。

滩歌地区的所有马社火,每年正月十五都要汇集镇子上表演,少则几家,多则十几家。这一天,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赶集、看秧歌、人山人海、五彩缤纷、热火朝天。待正月十五或十六过后,各村的秧歌包括马社火、夜社火都陆续卸驾,意外着滩歌地区的春节也算过完,人们便专心投入各自的工作和生产生活。

多年来,滩歌社火始终在一代代民间艺人中不断传承发展,特别在我们伟大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我们身边流行起来,它像风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像一块吸铁石似的吸引着、激励着勤劳朴实的滩歌人们,向着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砥砺奋进。

马排子

新闻推荐

凌云键笔意纵横

□赵春圃车学军先生是我的恩师,多年来,深知他是痴迷书道的坚持者和耕耘者,对书法勤奋执着的研习精神常常令我辈汗颜。先生在...

武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