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毛主席曾住在我们这里——探访武山县鸳鸯镇费家山

天水日报 2016-10-25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姬旺芳

“毛主席当年在我们武山住过,第二晚就住在鸳鸯镇费家山。”提起费家山,武山人民可谓家喻户晓,且充满自豪。

这个地处渭北山区的村庄因留下伟人毛泽东的身影而倍受人们关注。“毛主席为什么会来到这个小村庄并在这儿驻居一夜呢?”9月20日,记者来到武山县采访红军长征在该县留下的红色印记,武山县红军长征渭河纪念馆馆长赵东海边指着地图边给我们讲起当年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35年9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跨越龙川河直接进入武山境内,强行军170余里,经苗丰、杨坪、王家门、付家门到达鸳鸯镇丁家门。抵达丁家门后,除派少数警戒外,部队全部休息,因为在26日要突破国民党精心布防的渭水封锁线,为保密起见,所有红军领导人的住宿地全部未对外公开。26日拂晓,部队经半天一夜的休息,疲劳已经消除,司令部命令全军上午九时前全部渡过渭河。过河后,红军从容不迫地上了北山。而此时,回过神来的武山、漳县、陇西守敌闻讯赶到,对红军形成夹击之势,两岸顿时枪声齐鸣,机关枪、迫击炮一齐开火,欲阻止红军继续北上。毛主席仔细观察后,判断不是敌人主力,遂下令派两个连去放几枪,吓吓他们。果然不出主席所料,小部队放了几枪,敌人的枪声顿时哑了,待消灭了这股敌人后,天色已晚,红军只好住在了费家山,毛泽东夜宿费家山费孝忠家中,27日,红军翻苏家大山、越祁家岘,经榆盘镇,进入通渭县的榜罗镇。

之后,便通过榜罗镇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

讲到这里,赵馆长突然话锋一转,当然,费家山村位于渭河北岸的费家山顶,山大沟深,山路陡峭,易守难攻,特别适合红军驻扎。红一方面军经过武山境域时,只用了三天时间。据当地老百姓介绍,红军在费家山时,已是深秋时节,虽然夜间天气寒凉,但红军战士宁可生着火露天宿营,也不愿进入民房居住而打扰村民,对借用村民的东西,临走时都一件不差,予以归还。(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红军长征经过费家山时,村子只有20几户200多人。说起当年红军长征的事,热情的村民你一言为一语,讲起了老人给他们讲过的红军的故事:红军进村时,有一个人骑着一匹白马,很多战士抬着担架,部队里的人也没有随便进入村民家里,更没有拿村民家里的粮食和财物,和以前见过的部队都不一样。到后来才知道骑白马的人是毛主席。毛主席走后,费孝忠家一直保留有毛主席当年用过的针线盒、油灯、条案、木椅、油瓮等物。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红一方面军长征经过武山期间,柴宗孔以红军游击第1支队司令员的名义组织党员和“自卫队”队员,夜间摧毁驻武山国民党毛炳文部为阻止红军北上而修筑的炮楼、碉堡,扰乱敌人,迎送红军过境。

听当地老百姓讲,红军途经马力镇王家门休息时,毛泽东和战士们还在村里的一眼名叫蛤蟆泉的古泉边饮取过泉水,这眼泉水至今清澈见底,长流不息。

如今,虽然八十年过去了,但当年毛主席借住办公了一夜的民房仍然保存着,屋中至今还摆放着毛主席当年用过的条案、木椅、土炕、柜子,还有这盏曾照亮过费家山夜晚的油灯。从这些红色遗物中,至今我们依稀可以见到一位领导着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伟大的身影!

红军的革命精神,至今激励着武山人民,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拓奋进,锐意进取!

新闻推荐

脱贫攻坚的“武山实践”

记者关招宏通讯员杜宏脱贫攻坚,关键要在脱贫措施精准落地上抓实见效。为了解决脱贫攻坚中“如何扶”的问题,武山县创新工作机制,精准识别、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符合武山实际的脱贫攻...

武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