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棚村”里生产忙

甘肃日报 2014-02-03 19:32 大字

“大棚村”里生产忙

本报记者 刘兴元

2月1日,农历正月初二,正是走亲访友的好日子。

上午10时许,当记者来到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新华村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场景:上百座日光蔬菜大棚里春意融融,脆生生的绿皮西瓜、红艳艳的西红柿、绿油油的辣椒挂满枝秧,菜农们有的启动卷帘机给大棚透光升温,有的采摘成熟的果蔬,有的忙着装车外运蔬菜,年味儿似乎在这里平淡了许多……

村委会主任赵宏学向记者介绍说,2013年,村民们通过土地入股、集约经营的方式,建起了105座大型日光温棚,主要种植反季节蔬菜,春节前后正是果蔬集中上市时节,价格也好,乡亲们整天围着大棚转,顾不上过年的事儿。

在一座种植西瓜的大棚里,菜农张明光用双手掂了掂刚摘下来的一个大西瓜对记者说,这个瓜有3公斤多,每公斤10元能卖30多元,在春节市场上很抢手。   (转2版)

(接1版)

经过攀谈得知,张明光和儿子张军辉经营着4座大棚,分别种植了西瓜、黄瓜、西红柿和韭菜,平均每个棚的纯收入能达到2万元。

在另一座黄瓜大棚里,村里高薪从天水市武山县聘请来的“种菜能手”张凤生,正在仔细查看黄瓜长势情况。老张说,眼下正是蔬菜成熟上市的关键时节,防治病虫害非常重要,因此没顾上回家过年。原来,为了提高乡亲们种菜的经济效益,村委会以7万元的年薪请来具有丰富种菜经验的张凤生担任技术顾问,常年驻村指导菜农种菜。

赵宏学还特意告诉记者,为了解决村里蔬菜销路问题,双联单位金昌军分区领导积极与金川公司协调,同9个二级厂矿的食堂签订了蔬菜购销合同,每年能直销蔬菜30多万公斤,为菜农办了件大实事。

“如今,反季节蔬菜种植已成为全村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2013年,我们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了万元大关。”赵宏学说。

新闻推荐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本报记者吕宝林变化,感受得到“干部作风真的变了!”说起作风建设,省人大代表、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党委书记刘天绪这样说。刘天绪有自己的观察,到村里来的双联干部,自己带灶、自己作...

武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