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金瑞: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天水日报 2011-09-08 15:39 大字

□记者令文慧

短短三年时间新修“八纵六横”田间道路,架起东西长85.5米的“银马滩”大桥,通过大南河郭庄段综合治理新增土地500多亩,村民人均收入从2004年前的1900元增加到现在的4600元以上……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凭着顽强拼搏的毅力,硬是把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带上了致富路。他,就是武山县洛门镇郭庄村已过不惑之年的党支部书记王金瑞。

在不足二十平米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位朴实无华的庄稼汉王金瑞,他的办公室很简单,桌上堆着厚厚的一摞报纸,一张单人床,两把椅子和熬罐罐茶的工具,除此之外别无他物。热情握手就坐后,大家开始聊了起来,他便忙着给我们熬起了罐罐茶。当记者提及他的工作时,王金瑞笑着说:“我只会干,不会说,等喝完茶了,我带你们到田间地头走走,你们就啥都知道了。”

洛门镇郭庄村地处大南河流域,洛礼公路穿村而过,北临洛门镇2.5公里,全村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100多人,耕地面积2408亩,人均耕地0.8亩。记者在郭庄村村口碰到了午后下地干活的村民谢晚胜,他给记者讲述了三年前的郭庄村,“那时虽说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大多数农民缺钱花,村级组织处于瘫痪状态,村上工作无人管,无人抓,更谈不上发展了。现在村民啥都不愁了,家家都有了农用三轮车。”

吸收能人健全班子促发展

2004年经过村民的“两推一选”,王金瑞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位有文化、商品经济意识强、永不服输的退伍军人,上任之初就大刀阔斧整顿了两委班子,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本村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走上了一条科技兴农发展蔬菜的路子。

郭庄村拥有较好的土地资源,由于没有防护河堤,每年大南河洪水泛滥都要冲毁大片良田,王金瑞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保田护庄,兴修河堤。

村党支部一班人通过反复讨论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决定分段分年度修建大南河堤防工程。经邀请水利部门专家现场勘测预算,该工程总概算约270万元,面对这样庞大的工程,村上一穷二白,既无积累资金,又无项目支持,王金瑞焦急万分,彻夜难眠。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他大胆地提出了以群众集资吸引项目支持的工作思路,采取村民集一点,县、镇帮助一点,村中在外人员捐一点,项目支持一点“四条腿”走路的集资办法,自2004年到2007年4年时间里,群众集资97万元,完成了大南河东西两岸7.2公里的堤防工程,彻底解除了大南河洪水对村庄的威胁,给村民争得河滩地520亩。

记者在新增的河滩地看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有豆角、莴笋、黄瓜,蒜苗等。村民郭先生笑着对记者说,“收购蔬菜的车辆直接来到田里,方便的很呢,收购商将菜输送到南昌、福州、广东、宁夏等地,我们郭庄村成了蔬菜大村,很有名气的。”

修路搭桥为民谋出路

堤防工程竣工了,村民都纷纷称赞:“还是王书记有能耐,能给咱们办成事!”王金瑞经常说,“当村干部就是为了给群众办事,不办事不如不当”。

郭庄村地处大南河流域以西,但85%的川水地在在大南河东岸,隔河如隔山,尤其到每年汛期,由于南河阻隔,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修建一座大桥便是郭庄村几代人的梦想,为了使村民的梦想成真,2007年村党支部、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修一座长85.5米,宽6米的便民大桥,经过商量后,村民自发集资、村委会借贷共筹集资金60万元,于2007年3月底开工建设,7月底大桥竣工,村上起名该桥为“银马滩”大桥。大桥的链接解决了世世代代过河的历史。

三年间,王金瑞先后8次组织群众清淤维修渠道6条27公里,修通了田间道路八纵六横20公里,改造维修西渠、中渠、东渠三条主干渠7.5公里,解决了所有川水地的灌溉问题。同时,在田间渠道共搭建便民桥14座,修复人畜饮水井一眼。

在王金瑞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苦干实干,郭庄村的耕地已形成了渠路配套齐全,蔬菜迅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郭庄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自2005年至今,郭庄村筹集各类建设资金266.5万元,所有这些资金每一笔都要从王金瑞的手头经过,但他两袖清分,不贪不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出了一个清真廉洁,一心为民的好班子。

新闻推荐

马力工商所整治非煤矿山

□通讯员李晓东王祯【本报讯】日前,武山县工商局马力工商所采取多项措施,对辖区内从事非煤矿山开采经营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切实加强了辖区高危行业监管,规范了非煤矿山开采行为,有效预防了...

武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