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秦安:旱作农业新模式“种”出农家新生活

天水日报 2012-02-14 15:21 大字

□通讯员赵亚锋

“秦安‘梯田+全膜+特色产业(林果业)+节灌+路网’的旱作农业模式,通俗地讲,就是首先在浅山干旱区山坡地片带式大修梯田,在山顶修造大型集雨场,建设集雨节灌水窖;其次实施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抢墒全膜覆盖种植;同时实施果树种植和玉米、黄豆间作套种,两种作物营养互补相互促进,种粮种树两不误,实现旱涝保收。”在深入基层采访旱作农业前,秦安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向笔者这样解释道。

近日,笔者在秦安县千户乡四坪村看到,一座座崭新漂亮的红砖瓦房在阳光映照下格外醒目,院墙整洁美观。沿着一条新硬化的平直水泥路,我们来到了村民穆军强的家里,串挂在屋檐下的玉米金灿灿的,像是在“炫耀”主人生活的富足和日子的红火。穆军强听说了我们的来意后,马上停下手中的活,把我们让到了上房客厅里,随即端上来一盘炒熟的豆子,说:“这是我们在覆膜玉米的行道里套种的,快吃吧,可香哩。”

提起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时,穆军强颇有感触地说:“过去种一年地,再怎么努力,每亩至多也就收入1000元,遇上天旱时几乎绝收。现在推广种植旱作农业,每亩收入少说也是以前的三倍。”旱作农业已成为当地老百姓最看好的一条致富之路。

秦安县近年来立足县情,总结经验,走出了一条“修梯田、治流域、铺全膜、打水窖、栽果树、调结构、靠科技、求发展”的旱作农业新路子,大大提高了农业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从2007年至2010年,该县共完成全膜覆盖57.52万亩,平均亩增粮156.9公斤,增幅28%,总增粮食达到9.03万吨,去年完成全膜覆盖20.48万亩,在连年受旱的情况下,粮食总产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两次被农业部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笔者和前来串门的村民们谈及近年来全膜玉米的收益时,该村村支书张爱民在行地说:“这几年全膜玉米成了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不但玉米收成效益不错,果园也渐渐地建成了,上了规模。这一切,完全得益于梯田+全膜+特色产业(林果业)+节灌+路网的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它既符合浅山干旱山区实际,又节约资源,还能增收。”

采访快要结束时,穆军强妻子巩芳萍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玉米面馒头,招呼笔者说:这是今年的新玉米面做的,你们尝尝,甜的很。笔者深切感受到,“梯田+全膜+特色产业(林果业)+节灌+路网”的旱作农业模式,正在为秦安县干旱山区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来了希望,已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和赞同。望着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如今五谷丰登的崭新面貌,笔者有理由相信,随着旱作农业的深入推广,秦安县广大农村群众致富的愿望将会早日实现。

新闻推荐

秦安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通讯员赵亚锋【本报讯】秦安县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方针,全力推进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大幅提升。至2011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

秦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秦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