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青”到“文士”

天水日报 2019-09-10 17:24 大字

□王峰梅

大约七八年前,有次从麦积区桥南建材市场西门出去再向南,就见路边不少商贩直接把货品码放在人行道上,无路可走的行人只好胆战心惊走在车来车往的行车道。如此大尺度的“占路为市”,不仅威胁路人安全,更有损麦积城市建设。那时恰逢区政协会召开,刚刚被聘为区政协委员的我,便以此事为内容,向大会递交了自己的第一份提案:《关于整治占路为市,建设文明城市的建议》。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这份提案实在很简单幼稚。但令我意外的是,提案上交大约三个月左右,区政协便组织委员对城区占路为市现象进行实地调研,这条路也在其中。记得那是一个酷热的暑天,委员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城区一个点一个点地认真察看,并请相关人员座谈,了解商贩诉求、城管执法难点,探寻城市管理难题及解决办法,最后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建议报告,提交了区委区政府。当时,麦积区正在开展“三城联创”,区政协的这份建议报告无疑为创城添了一把火。后来,我收到交办部门寄来的提案办理答复函,那条路上那堵夸张的“桶墙”已经回归店内,行人可以安心在人行道上行走。现在,每当我走过逐渐整洁有序起来的街区,心中便升起小小的快乐,因为在这个城市变美的力量中也有我的一份。

收集社情民意,原本就是政协委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就更有意识地留心发生在身边的民生小事。我先后就“改善城市居民医保社区窗口服务”“停车难”“上学难”“农村垃圾处理难”“加强公众体育健身器材管理”等一些听到、看到、经历到的民生问题和现象分别撰写了提案。这些提案,无论大小都得到交办部门的回复。2017年底,有感于在城镇化进程中,因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力的保护,乡村文明大幅衰退,乡村文化面临消亡的事实,我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提交了《保护乡村文化留住民族之根》的提案。2018年,区政协将这个提案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对麦积区在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问题与对策,认真调研,科学分析,整理提交了关于保护乡村文化的建议报告,引起更多人关注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声音小到可以忽略,谈“民生”似乎有点以手触天。但当自己成为政协委员,尤其是自己的提案被看到、被办理、被答复,心中便升起一份庄严,“政协委员”于我,不仅是荣誉,更是信任、认可和沉沉的责任。如果说,自己以前还是一个更愿意亲近文学名著、诗词歌赋的“文青”;那么,从我成为政协委员时起,我便开始追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文士”风范。不仅如此,当我以一名政协委员的视角来看待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时,我便很清醒地抛弃了毫无建设性的批评和不负责任的吐槽,更多了解深藏在这些现象和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而当站在解决问题的立场上,我看待事物的目光就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清晰。更重要的是,当我以一个政协委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时,我不再仅仅只关注在现实中生存的“小我”,我的视野开始变大,我的目光投得更远,我看到了不断成长的自己,更看到不断进步的盛世。

(作者系麦积区政协第七、第八届委员,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新闻推荐

借钱后失踪仍被判还款

诚信建设·曝光台本报秦州讯【记者裴婷婷】一男子借来朋友的3万元钱,不但在借条上写错了朋友的名字,自己还逾期不还钱,玩...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