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吸引 天水多圈层追剧

天水日报 2019-01-04 08:48 大字

□视听□

2

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也是受益者,《大江大河》唤起了人们对于伟大时代的深刻记忆,激发了心底的思想共鸣。”

2018年末,热播的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剧《大江大河》,一度让清冷的电视荧屏有了热度。这部改编自阿耐小说《大江东去》的国产现实主义题材剧,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三个象征不同经济形态的年轻人在变革浪潮中经历困难和挑战,不断探索和突围的人生故事。该剧以经济改革为主线,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展现改革历程,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

于平常中见真情、于朴实中现力量,《大江大河》一经播出,便以其难得的真实感和改革开放的故事,成功拨动天水市多圈层观众的心弦,就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奋斗者

3

杨成村是麦积区中滩镇最远的一个村,该村77岁的老党员杨海仓,从村里的会计、文书干起,共当了23年的村干部。1975年,他刚当上村支书那会儿,村里也就60多户人,当时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排队等水成为每日最常见的一景。

“那时村里人吃的还是冒水,因为只有一个泉眼,遇到水紧张的时候,排队等水少则一星期,有时一星期都排不上,村民为等水常发生争执。”杨海仓说,改革开放以后,杨成村从实施121集雨节灌工程,再到后来安装自来水;从仅能走人的羊肠小道,到现在的水泥路,和40年前相比村里真是大变样了。《大江大河》这部电视剧所反映的改革开放历程,唤起了他对那个伟大时代的深刻记忆。

从《大江大河》剧中人物雷东宝这个农村改革者的典型代表身上,麦积镇后川村的朱成喜似乎也找到了当年的影子。改革开放之前,地理位置偏僻的后川村村民多以务农为主,当时村民在农业合作社挣工分仅能吃饱肚子。改革开放以后,1983年随着后川村土地包产到户,村民家家开始有余粮。

“那时候结婚讲究要有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或手表三大件,所以余粮多被卖掉给家里添置物品。”朱成喜说,1985年至1989年间,随着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村民的视野日渐开阔。到了1990年麦积山、仙人崖旅游业兴起后,后川村村民开始通过在景区买小吃、照相、蹬黄包车等,利用农闲时间在家门口搞起第二产业。

凭着灵活的头脑,朱成喜也成为了后川村改革开放的“弄潮儿”,他开过小卖部、开过矿,并成为村里第一个带头开“农家乐”的人。如今,“农家乐”生意已越做越大的他每年都会抽时间四处走走,学习其他地方的经验。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他认为新时代只属于每一个奋斗者,只有紧紧跟上时代的潮流,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本报记者洪波

“以小见大”浓缩几代人情感

真正有力量的情感,是能够穿越年代穿越时间的。”

1

自从《大江大河》播出以来,家住秦州区安居小区的程丽娟老人就一集没落下,她觉得之所以被这部剧所吸引,还是剧中那些细节的还原。像宋运辉在烈日下背社论画正字、穿着有盐渍的背心,以及村民在革委会门前围观,从一开始的几个人到后来越聚越多等都很真实……

“《大江大河》这部剧很多地方拍的比较真实,尤其是一些细节的表达需要长期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一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感受不到的。”程丽娟告诉记者,自己今年71岁,1969年高中毕业后她通过招工就业,1978年恢复高考后,与她同时代的不少男同学参加高考改变了命运,而像她一样已结婚生子的女同学,大都因为要照顾家庭没能上大学,这也成为她一生的遗憾。

绿皮火车、鸡毛掸子、老式自行车、商店柜台、带相框的照片墙……《大江大河》电视剧中,这些具有时代烙印的细节镜头,则让韩玉婷这个曾经的老居委会主任潜入了从未远去的记忆之中。

“人老了就比较念旧,看到《大江大河》里出现的很多物品、场景,和当年我们生活中用过的一样,好像让我又回到了曾经的那个年代。”韩玉婷说。

大江大河》呈现了一个时代的浓浓缩影,是一部具有历史高度、思想深度、情感浓度的作品。”

以现实深度彰显时代精神

4

故事里的那个年代,我们虽然未曾经历过,但却依旧真真实实被打动了。”

市体育运动学校党总支副书记、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薛俱增表示,因为朋友的力荐,他审慎地点开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江大河》。虽然还没有全部看完,但他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的精品力作,是一部艺术再现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史诗长卷。它有效地唤醒了观众尤其是与改革开放同龄或者是有一段亲身经历的观众的心灵体验,引导他们又一次回顾了与改革开放历史同步甚至是一道纠结起伏的人生轨迹,在深深的震撼、切肤的痛感和由衷的喜悦中完成了对改革开放历史作用和伟大意义的深切认同。

作为献礼剧,《大江大河》题材宏大、主题深刻,但并不空洞化、标签化、概念化。它以人叙事、以小见大,是一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精品剧作。

谈及观看《大江大河》的感想,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康小花说:“就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改革开放的认识,既有长辈的讲述,课本里的描述,新闻中的报道,也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文艺作品的演绎。《大江大河》把个人命运安排在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洪流中,浓缩真实人生,让我们透过电视剧看到历史、看到社会。作为主旋律电视剧,应该怎样讴歌人民,怎样反映时代变迁,媒体格调的高尚与低下、视野的开阔与狭隘,叙事技术的强与弱,决定了作品的高下。《大江大河》是一个好榜样,该剧故事情节真诚,对我这一代的观众而言,这种真诚引发了不小的回忆。因为我姓康,读中学的时候,课本里讲奔小康,于是同学便抢着跟我做同桌,意味着实现了奔小康的目标。在电视剧里,让我又一次重温民族的巨大变化,重温改革开放的历程,重温我这一代人的青春年华。”

感受父辈故事激励自己前行

大江大河》刚一开播豆瓣评分就冲上了8.8,并一直保持8.9分的成绩,起初只是好奇那段日子和这部剧的高评分,后来剧情也确实吸引了我。”95后的王小伟是一名大学生,他觉得该剧的时代背景虽然与自己的生活相距较远,但在表达方式上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实实在在描写那个年代人物的命运起伏,这也是吸引他的重要原因。

现在中学当老师的80后郭子彤接受采访时说:“我挺喜欢《大江大河》这部剧,我觉得剧中的人物,就是父母一辈青春时代的还原。在那个年代,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剧中人物的命运起浮不定,他们人生中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困难重重。与他们相比,我们从小一路平稳地上学、工作,自然要幸福得多。《大江大河》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时代进步了、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生活也更幸福了。”

谈到《大江大河》最打动自己的情节是什么时,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秦亮说:“我以前总认为父母是固执又保守的一代,却没想到他们的青春是在惊涛骇浪中走过来的。《大江大河》展现了平凡人物不凡的拼搏之路,从中也让我看到了父辈们在时代的洪流中为改变命运,百折不挠、毅然前行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催人奋进。”

新闻推荐

七旬老党员弥留之际不忘交党费

本报讯【记者余碧波通讯员宋建福】2018年12月27日清早,唐女士来到天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含泪把730元钱慎重地交向党组...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