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个小区近41万平方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 新泰3766户居民“现场直播”拿证

大众日报 2020-05-09 21:36 大字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 涛

本报通讯员 赵 洁 尹逊莲

“以前想办这方面的证件,必须夫妻双方都在现场才行,现在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一个人就可以办理业务,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家住新泰市杏山路的姜玉兰女士一个人来到新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和在外地工作的丈夫视频连线的方式,顺利办结了存量房转移登记手续。谈起这次直播办证的经历,姜玉兰连连称赞。

姜玉兰口中的“现场直播”,指的是新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推行的“互联网+远程视频认证”方式进行的不动产登记服务。针对夫妻双方因故不能一起到现场的情况,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连线询问委托代理人进行办理,代理人与委托人开启视频通话后,由工作人员持拍摄设备拍摄,随后工作人员与代理人进行询问,情况属实后予以办理。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新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全面推行网上办理、电话预约、自助办理和不见面办理的新模式,不仅解决了许多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还总结出了“三集中六办理”的工作经验,推动全市不动产登记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新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光荣介绍,“三集中”是指集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集中推进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集中力量防疫办证“两不误”。“六办理”是指网上办理、自助办理、预约办理、不见面办理、上门办理、特事特办。所有工作在微信群用视频和图片及时报告进度,适时发布简报推出经验报道,通过“现场直播”方式,保证工作成效。

受益于“三集中六办理”,清泉小区业主高尚上终于拿到了心心念念的不动产权证,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当时没想到拿证这么快,因为我们小区遗留问题很多,加上疫情影响,我寻思半年办下来就不错,没想到不到半个月就拿到了证,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为集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新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召集规划、审批、不动产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对办理不动产登记的规划核实、土地变更登记、房屋面积测量等8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研讨,在打通阻碍办证的关键环节后,进行了流程再造,并进一步压缩了审批环节。

在此基础上,他们及时出台了不动产登记领域历史遗留问题的办理步骤,责任到人。责任人完成进度同样实行“现场直播”,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已解决42个小区3766户共计40.94万平方米的不动产登记难题,家家户户都拿到了翘首以盼的不动产登记证书。

“我们明确了准备、实施、成果汇交验收3个阶段,将311个行政村13万户科学划分了标段,及时将4800万元工作经费列入2020年财政预算。”据新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西珂介绍,他们集中推动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目前成效也非常显著。

今年以来,新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六办理”方式积极推动不动产登记工作。群众登录不动产登记社会化服务系统,在互联网上传相关材料扫描件,工作人员接到信息后限时进行预审,通过网上办理的方式累计办理83件;利用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的3台自助服务设备,以及在镇、村布置的“泰好办”自助设备,群众在泰安市范围内自助办理不动产查询证明等业务710件;通过多渠道向社会公布咨询电话,累计接听咨询电话1200余个,预约办理510件;针对查封、续查封等时效性强的业务,通过传真、微信等方式先行利用传真件、扫描件办理,待疫情结束后再提交材料原件,通过这种“不见面办理”方式累计办理法院查封11件。

新闻推荐

新泰市羊流镇不断发现、挖掘、提取老品种小麦附加值,将麦秆“变废为财” 老品种小麦种出致富新路子

本报4月27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郑凯)四月麦田绿油油,拔节抽穗麦花秀。与其他地方不同,在新泰市羊流镇,一种20年前选育的老品...

新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