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 蓝天常伴

泰安日报 2019-09-30 09:22 大字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隆德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宜居泰安

生态环保理念自古有之,人们从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总结出了朴素的环保规律——不竭泽而渔,不杀鸡取卵,这些都是前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诠释。但由于受到多种不利条件的限制,环境保护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泰安全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环境保护事业有序发展,污染治理成效不断显现。随着生态文明理念逐步确立,全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好转,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高质量绿色发展一直是山城泰安的城市发展路径定位。近年来,泰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科学编制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持续推进“绿满泰安”行动,加大自然湿地和新建湿地保护力度,努力将泰山大生态带打造成“山青、水绿、林郁、田沃、湖美、草丰”的生命共同体,让泰安变成一座生态宜居城市。

早在2013年,泰安就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也作为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建设生态宜居泰安的重大举措。2015年,泰安编制了《泰安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创森”绘制了科学蓝图。2013—2015年,全市各级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通过实施绿色围城、绿色伴山、绿色绕水、绿色乡村、绿色网络、绿色富民六大工程,创新推广大户承包引领式、招商引资助推式、合作组织联动式、特色果品拉动式、一三产业互动式五种造林模式,每年造林面积都在20万亩以上。2015年11月,泰安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6年以来,泰安大力实施“绿满泰安”行动,全面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水平,集中开展“城区绿色空间、荒山绿化攻坚、绿色廊道、森林镇村、河湖湿地景观林、破损山体植被恢复”六大生态绿化工程,着力推进公路、铁路、河流“三边”绿化、荒山造林、高效经济林开发、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和森林县城、森林乡镇、森林村居“三级联创”活动,强力推进“绿满泰安”行动实施。泰安还编制了《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把最好的地段留给市民,并将占地136亩的岱庙北侧土地改造建设成岱庙文化广场,一个生态文明宜居的泰安向我们走来。

山水生态显著改善 空气质量持续提升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在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中,天地应是回归本源的自然和谐,也就是今日所说的山是青山、水是绿水。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的资源安全和生态保护安全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近40年来,泰山景区已经逐步健全了智能化、网络化、精准化资源保护和安全管理体系,从植树育林到引水上山,从实施森林健康项目到推进“多彩山”试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泰山逐渐形成了现如今葱郁挺拔的模样。泰安市对泰山和黄前水库水源地采取最严格的污染源管控措施,并逐渐探索建立起了景区乡村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了如今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新气象。

泰安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汇水区域,境内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重大。基于此,泰安市以“南水北调”为契机倒逼全市水质稳定达标,制定实施了《泰安市南水北调沿线治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定期联合调度督察制度。同时,加快治污项目建设,一方面完成了东平湖“退渔还湖”工程,另一方面投资建设了大汶河入湖口和出湖口等人工强化湿地。截至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正式通水,泰安市所属东平湖、大汶河水质均达到调水要求,水质优于地表水Ⅲ类。

山水生态明显改善提升的同时,泰安市自2013年开始举全市之力实施“蓝天工程”防治雾霾。围绕“控煤、降尘、限车、除味、增绿”,泰安市先后完成了75个重点大气项目的除尘脱硫升级改造。2016年,泰安市继续实施“蓝天工程”二期行动计划,对雾霾实施精准施治,调整扩大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开展专项整治,通过实施“三改一禁”措施(即改热、改气、改造和禁止燃用小型燃煤炉灶),努力实现了人民群众“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美好期盼。

“一山两水、两域一线” 塑造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

时光荏苒,大浪淘沙。新中国走过了70年风雨历程,泰安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砥砺向前。截至目前,在同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作战中,泰安市取得压倒性优势,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全市环保机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能力从弱到强;环境监管从点到面,从粗到专,排污标准从宽到严;环境状况从污染加剧,到遏制增势,再到持续改善,全市环保工作实现了一次次跨越,逐步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

进入“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已实现了由措施导向向目标导向的过渡。泰安市立足泰安实际,不断创新环保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提升目标定位,强化推进措施,加快建设“天蓝水碧山青地净”生态泰安,努力打造泰安环境品牌。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泰安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保护好这些绿水青山是泰安市义不容辞的责任。自2017年末,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全国试点项目后,泰安市结合区域生态环境实际,将工程划分为泰山生态区、大汶河——东平湖生态区两个片区,统筹安排地质环境、土地整治、水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监管能力建设等五大类工程,形成了“一山两水、两域一线”总体布局。截至目前,泰安市已开工项目60个、子项目280个。通过项目实施,“一山两水、两域一线”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初具规模,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日渐显现。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拉开了全市生态环境大跨步提升的序幕。

近两年来,围绕泰山生态区以水源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主的工程内容,在涵盖泰山区、岱岳区、泰山景区、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在内的574平方千米范围内,通过保护修复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清理,加大水源保护力度;通过划定山体保护红线,制定山体保护规划,保护山体自然形态和生态景观;提升山体的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能力,增强雨水下渗功能;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在大汶河——东平湖生态区,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和土地整治为主。涵盖泰山区、岱岳区、泰安高新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面积达到7188平方千米。逐步完成了大汶河水体生态修复及人工湿地建设工程;完善“治用保”治污体系,试点建设“收转用”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实施破损山体与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修复矿区生态环境;完成矿山废弃工矿地治理,强化土地整理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打造绿色生态高地 建设山水生态名城

泰山作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是东方文化的典范,而大汶河流域又孕育了著名的大汶口文化,在国家文化传承中均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纵观泰安的社会发展进程,有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生活改善的喜悦,有烟尘滚滚污水横流影响健康的痛苦,有靠山吃山导致环境破坏的无奈,更有艰苦治理后重见天空湛蓝山河清秀的欣喜。

山水林田湖草的质量与功能决定了泰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方向,是“绿水青山”的基底,也是决定区域发展空间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也是解决泰山区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保障南水北调干线水质、打造华北平原生态安全屏障以及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随着工程的全面展开,地质环境和土地整治类项目进展明显,曾经由矿业开采引发的采空塌陷、尾矿堆积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正是通过工程的实施,让大批产业由“黑”变“绿”,土地变“废”为“宝”。

环保工作的目的是改善环境,让群众受益。截至目前,工程的实施有效促进了环境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东平湖王台、湖北、湖南3个断面水质已经基本达到III类水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工程的实施还助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在67个工程项目中,涉及农村的项目有64个,随着这些项目的深入实施,在促进农村垃圾处理“治用保”三级网络治污体系建设、增加循环利用水量、减少新增用水的同时,也建立了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收转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显著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通过建成水资源涵养和循环利用体系,解决了全市近1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工程将有效促进生态农业、渔业养殖、生态旅游业等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深入实施,也带动了城乡协同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农村项目和泰城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PPP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提升。工程与绿色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环保突出问题整改相结合,推动泰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更为打造“绿色生态高地、山水生态名城”起到了促进作用。

70年砥砺奋进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初秋时节,漫步在大汶河旧县大桥至泉林坝沿岸的健身步道上,远看山水相依,近看草木葳蕤,随风摆动的黄菖蒲让人倍感惬意。走进泰山景区,游人悠闲漫步在各条登山盘道上,体会登山乐趣的同时,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漫山遍野尽是蓊郁苍翠,不时传来的鸟叫虫鸣让人们体会到了纯真的快乐。“实施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仅可以弥补生态环境欠账,破解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难题,更能够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山水生态名城。”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建设与泰安经济社会和空间布局的发展有效结合,一方面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让生态环境的提升融入其中,让世世代代的百姓受益。

泰山不老岁岁常新,铁肩不歇代代生辉。东西绵亘数百公里的泰山山系从新中国成立起已经走过70载,从泰山景区内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和监管,到退耕还林还草的有序开展,从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到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工程的深入实施,泰山山系已经成为河溪纵横、山泉密布,山体总储水量超过3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5.8%、植被覆盖率97%的国家森林公园和山东省最大的国有林场。它对京津冀鲁地区的大气传播通道有着重要影响,是华北平原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堪称华北平原的“空中绿肺”。

在改善泰山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从2004年开始,泰安市先后开展了6次专项整治,依法划定了泰山石保护区,并依据相关法律将泰山石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实现了泰山石保护有法可依。如今,泰山石保护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人防+技防”双管模式,确保对泰山石资源实施最严格、最长效的保护。今年4月,市政府决定在泰安市行政区域内依法关闭取缔登记在册的所有大型石头(俗称观赏石)存放和交易场所,确保对泰山石资源实施最严格、最长效的保护。此次加强泰山石保护暨关闭取缔大型石头存放和交易场所工作是开展加强泰山石保护综合整治工作以来态度最坚决、要求最严格、整治最彻底的一次,在关闭取缔泰安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大型石头存放和交易场所后,严禁外来各类违法开采的石头进入泰安市行政区域内存放和交易,并且禁止所有大型石头运输出境,彻底打赢了泰山石保护和奇石市场整治这场“硬仗”。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探索发展道路的奋斗历程中,泰安市从来不忘污染防治,从来不忘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泰安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走向现代化。

清晨推开窗,丰神俊逸的泰山渐渐明亮起来,汶水畔的白鹭在蓝天下翩翩起舞,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70年来,泰安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秃岭荒山到山水名城,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提升,城市也随之展现出无限生机和活力,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新闻推荐

编织“防控网” 构筑“新屏障” 泰安市免疫规划工作40年发展纪实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刘英迪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对于一个人,健康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对于一个国家,健康是开创美好...

新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泰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