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防控网” 构筑“新屏障” 泰安市免疫规划工作40年发展纪实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英迪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对于一个人,健康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对于一个国家,健康是开创美好未来的根基;对于一个民族,健康是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
免疫规划工作是国家公共卫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自1978年实行儿童计划免疫以来,市疾控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40年几代免疫预防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全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白喉自1976年以来连续42年无病例报告,实现并巩固了消除白喉目标。
——脊髓灰质炎自1991年4月以来连续28年无野病毒株感染病例发生,实现了无脊灰目标。
——流脑自2006年以来连续12年无病例报告。
——乙肝疫苗接种效果逐步展现,全市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已降至0.13%。
——消除麻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被控制在最低发病水平。
——乙脑、风疹、破伤风、百日咳等针对疫苗传染病也被控制在历史最低发病状态。
——全部实行集中式预防接种制度,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和预防接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适龄儿童各种免疫规划项目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5%以上。
回眸泰安免疫预防事业40年的发展历程,泰安疾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不断续写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崭新篇章,给一代又一代泰安人构筑了一道健康保护屏障。
审时度势 冷链建设逐步完备
疫苗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从研发到出厂、使用,无论是整个冷链运输环节,还是最后接种环节,都需要严格而规范的管理。在健康泰安的战略布局中,免疫规划工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
1985年,泰安市逐级配备疫苗冷藏设施,1986年,正式推行冷链运转接种,县级配备冷库、低温冰箱、普通冰箱、冷藏箱、疫苗运输车,乡镇配备普通电冰箱、冷藏箱,村级配备冷藏包。实行冷链运转接种不仅保护了疫苗效价质量,还极大地增加了儿童接种疫苗机会。
1986年末,全市各县(市、区)对农村地区均开启了至少两月一次的冷链运转接种模式,并逐步过渡为一月一次运转接种,使得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分别于1988年、1990年、1995年,如期实现了以市(省)、县、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四苗接种率(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达到85%的儿童免疫接种目标。2000年,顺利实现了以乡镇为单位四苗接种率达到90%的免疫目标。
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均实行省级集中采购。为规范疫苗企业销售行为,疫苗生产企业(含境外疫苗厂商代理机构)是疫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其生产、销售、配送的疫苗质量依法承担责任。
全市严格管控,要求疫苗生产企业、配送企业严格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配备温度控制设备和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采集并如实记录冷链储存、运输数据,确保疫苗在储存、运输、配送的全过程不得脱离冷链控制。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会同卫生计生部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建立了完善疫苗追溯信息系统,实现对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的追溯管理。
心系群众方行远。2017年,市、县以及预防接种门诊冷链室建立了冷链温湿度监测系统并开展实时监测,生物制品计划和分配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疫苗冷链运输环节从此更加公开透明。
时代回眸 疫苗由突击接种到规范化普及
小朋友排着队,轮流等着穿着白大褂的叔叔阿姨往手臂上扎一针……突击疫苗接种,是一代中国人独特的记忆。计划免疫前期以及1986年之前,每年利用冬春自然低温季节,开展2—3次突击性疫苗接种,是那个年代的特有接种模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疾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接种疫苗成了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由于各级缺乏必要的冷链设施,疫苗接种成了一场突击战。回忆过去,57岁的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原科主任谢学迎介绍,疫苗由突击接种到规范化普及,经历了近20年的努力。1986年前,全市免疫接种主要依托乡村医生完成。每年冬春季节是最忙的时候,基层医生们每天对辖区适龄儿童开展摸底登记、疫苗接种,以保证疫苗接种任务及时完成。但由于当时疫苗接种机会少,接种率较低,还是存在大量儿童漏种。
人民的期盼在升腾,免疫规划的部署在提速。
随着社会发展,群众对预防接种需求不断提升。彼时,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儿童出生数量大幅减少。为保证疫苗接种质量和安全接种,1998年,以乡镇卫生院为单位集中式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全面推行,结束了由各村乡村医生进行的分散式预防接种模式。
针尖儿上的事无小事,一支支守护生命的防疫针,是全市疾控人对人民群众永恒的承诺和初心。免疫规划事业发展中,为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1999年,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开始。但是,工作薄弱的乡镇依旧存在。为促进全市计划免疫工作平衡发展,自2000年起,全市提出1—3年内对计划免疫工作薄弱乡镇实行重点管理制度。期间,市、县两级卫生防疫站对工作薄弱的乡镇进行每季度的现场督导。通过多年实践,重点管理这一举措是促进计划免疫工作平衡发展的有效手段。
1984年,医疗单位对新生儿开始予以卡介苗接种,并出具卡介苗接种证,家长凭此证到户口所在地卫生院领取预防接种证,并登记、建立预防接种卡片,预防接种更加有序规范。在此之后,儿童在办理入托、入学时,必须持符合规定、记录完整的预防接种证。无证或未按规定接种者,必须进行补种,否则不予接收。至此,全市各县(市、区)逐步推广实施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
1992年开始,山东省统一制作预防接种证。儿童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保管,预防接种卡簿由接种单位建立并保存。“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保护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
持续发展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不断增加
传染性疾病,总是让人谈之色变。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古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患者多为1—6岁儿童,俗称小儿麻痹症,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患者常常终身残疾,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彻底消灭该病对人类的健康威胁,世界卫生组织1988年提出了2000年实现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的。
为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全市针对旅游城市流动人口多的实际,全面加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各项技术措施,通过正确实施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规免疫、连续开展强化免疫、应急免疫以及完善AFP监测、加强科学管理等手段,提前在1991年彻底阻断了脊灰野病毒传播,提前九年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无脊髓灰质炎目标。截至目前,泰安市已连续28年无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病例发生。
白喉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曾是对儿童健康威胁极大的急性传染病。泰安市自1960年使用白喉类毒素用于免疫接种,通过广泛发动、正确实施白喉类毒素接种,白喉发病得到较好控制。全市自1976年以来无白喉病例报告,实现了消除白喉的目标,这项成果获1996年度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自1999年实施加速麻疹控制以来,全市通过正确落实麻疹疫苗常规免疫、补充免疫、应急免疫,以及加强麻疹监测、科学管理等措施,麻疹被控制在历史最低发病水平,2018年,全市共确诊麻疹病例8例,发病率为0.15/10万。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疫苗问世前,泰安属于流脑高发地区。疫情记载,1967年,发病人数最多达35225例,死亡1239例。1980年,我国正式批准使用A群流脑多糖疫苗免疫预防,此后,随着接种率的不断提升流脑发病率大幅下降。2008年,扩免实施后,A+C群流脑多糖疫苗又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对适龄儿童开展接种。全市自2006年以来无流脑病例报告。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媒介昆虫传播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导致死亡,幸存者常留有明显的后遗症。疫情记载,泰安市1966年发病人数最多,达2721例。1968年,泰安市试点推广使用乙脑疫苗预防乙脑,1980年,按照国家确定的乙脑免疫程序开展接种,此后乙脑发病例数大幅下降,实施扩免后,被控制在历史最低发病水平。
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各级产科医院都设立了新生儿预防接种室,负责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并为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证。多年来,全市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通过乙肝疫苗接种,泰安市累计减少儿童乙肝病毒感染近10万人。
一组组疾病防控数据,见证了全市免疫规划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
近年来,随着政府投入不断增加,预防接种服务更加规范,疫苗监管体系日臻完善,预防接种信息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疾病监测及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增强。特别是2008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8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二联疫苗、麻疹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逐步扩大到12种(增加了甲肝疫苗、麻风腮三联、A+C流脑疫苗、灭活脊灰疫苗、麻风二联),预防传染病由9种增至12种。多年来,全市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
勇于担当 免疫规划迎来新时代
“现在预防接种门诊做得真好,有玩具、童话书,像是来到了幼儿园。”泰山区泰前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一位等待接种的家长说。
预防接种门诊,信息显示屏、取号机、留观机设施一应俱全,登记区、候诊区、接种区、留观区、冷链室、处置室等区域分明。家长们带着孩子坐在宽敞明亮、冬暖夏凉的休息室,边看健康科普片边等候叫号……一大早,泰前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内,候诊区的座椅上家长们抱着孩子,有序等待接种疫苗。这里每天要接种100剂次以上的疫苗,是全市最繁忙的社区接种门诊之一。新时代儿童见证了预防接种门诊的新模样。
“请A0096号到3号接种台接种……”数字化叫号系统使接种门诊不再拥挤。2014年,泰安市创建了首批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泰山区财源街道预防接种门诊、泰山区泰前街道预防接种门诊、新泰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宁阳县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肥城市王瓜店街道预防接种门诊等5处接种门诊先后顺利通过了省卫健委的验收。2016年,泰安市全面启动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现有预防接种门诊108处、预防接种服务站24处、产科接种室39处,其中,建成并投入使用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已达90余处,剩余的接种门诊也正在积极筹建中,保证了泰安市预防接种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免疫规划最关键的是规范操作、杜绝差错。多年来,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始终把业务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免疫预防综合技术培训班;乡镇卫生院每月召开乡村医生例会开展培训,保证了全市免疫预防队伍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预防接种单位依法开展预防接种,严格预防接种岗位准入关,持证上岗。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每3年开展1次预防接种单位资质认证工作。2001年,按照省预防接种建设标准,泰安市开展了创建省级示范化、市级规范化、县级合格预防接种门诊活动。2016年,在山东省免疫预防岗位技能竞赛中,泰安市代表队努力拼搏、凭着过硬的业务素质,获得团体一等奖。
同时,免疫规划发展带动着人们对预防接种的不断探索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预防接种的认知渠道也不再只是老式收音机里面播报宣传语。为了让更多家庭掌握接种疫苗知识,近年来,泰安市还通过妈妈课堂、公益广告、纪念画册制作、知识竞赛、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发放接种告知书等形式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预防接种工作,保障儿童身体健康。为将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提升民众自我防护保健意识,每年4月25日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7月28日世界肝炎日以及补充免疫活动期间,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和全市预防接种单位均集中开展了相关宣传活动。
免疫规划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回首过往,全市免疫规划工作者为保护群众健康和社会生产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展望未来,他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全市免疫规划发展贡献积极力量,为健康泰安画卷增添浓墨重彩,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新闻推荐
□记者刘涛通讯员夏丽苗报道本报泰安讯近日,泰安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全...
新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泰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