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铁牛驰沃野 泰安市534家农机合作社活跃在田间地头,成增收新动能

泰安日报 2017-06-23 09:27 大字
 

□通讯员 陈广建

“今年我家5亩麦子,眼看就要收割了,一场大风倒伏了80%,多亏了润都农机合作社,两三天的活儿一上午就干完了,省力又省心。”新泰市果都镇瑞古庄村村民陈威华这样说。

截至6月19日,全市“三夏”生产圆满结束,小麦机收268万亩,玉米机播251万亩,机收率、机播率分别达到99.7%和96.6%,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全市作业面积的85%以上。“三夏”工作中,活跃于各地的农机合作社,着实挑起了大梁,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动能。

目前,全市注册农机合作社534家,股份制合作经营,从业人员已达1.98万人。

资源配置优化 增收路径增加

“原来守着机器单干,一年加起来干不到2个月,大部分时间都闲着,挣的那俩钱有时候还不够‘养\’机器的。加入合作社后联合开展跨区作业,一年到头闲不住,作业面积比原来大了好几倍,去年分红4万多元。”说起加入农机合作社前后的反差,岱岳区大汶口镇亮健合作社的侯延亮感触颇深。

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办形式多样、服务模式多元,实现了农机、土地、人力等农村资源的聚集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凭借市场信息灵、组织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等优势,开展土地流转、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共流转土地40万亩,跨区作业面积156万亩,订单作业面积136万亩,托管土地面积49万亩,服务总收入达4亿元,成为合作社持续发展壮大的主要增长点。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不断促进合作社转型升级,由产中作业服务向产前营销、产后加工延伸,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强了合作社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推进合作社由单一服务组织向新型经营主体转变。肥城市盛世泰兴农机合作社,集农机研发、销售、维修、培训、薯种冷藏于一体,村民以维修技能入股合作社,年均增收2万余元。

农机合作社是农机具推广的“先锋军”和新技术应用的“试验田”,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实现“一降两提”节本增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合作社实行机具存放、维修保养、指挥调度、作业质量、油料供应、收费标准、核算效益“七统一”,生产成本的下降带动作业价格比散户降低20%以上。提高了土地产出。合作社积极应用秸秆还田、土地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肥了地力,保护了土壤墒情,土地亩产逐年增加。提升了粮食品质。粮食烘干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粮食品质,提升粮食价格。据了解,相比普通晾晒的传统方式,烘干后的粮食出售价格每公斤要高0.13元。

农机合作社依托机械数量多、服务能力强等优势,实行农作物耕、种、管、收、运等一条龙服务,大大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全市100余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二、三产业发展,拓宽了增收渠道。宁阳县桥北村芳营农机合作社、桥南村兴忠农机合作社对全村土地进行统一经营,村民到镇园区企业工作,每年增加3万元收入。

激活沉睡资本 搭建增收平台

肥城地龙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全市9家国家级示范社之一,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现有社员126人,目前固定资产达到860万元。(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扶贫攻坚助力 留守儿童暖心

□记者董文一文/图近日,在“爱我新泰知我文化关爱儿童”活动中,志愿者带领100名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孩子参观游览了宫里镇和圣园、龙廷镇上豹峪景区,领略了“和文化”,体验了滑草、漂流等项目。在爱心...

新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