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深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新泰市打造现代高效农业

泰安日报 2016-07-20 11:19 大字

 

本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崔仲恺)走进新泰市龙廷镇北的掌平洼村,当地独有特色果品杏梅的种植面积达到1100亩,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组织林果的标准化、优质化生产,成为当地特色主导产业。随着不断扩大产业链条,对全村旅游资源进行整体有序开发,形成了良性生态旅游链,如今村民早已不再靠单纯的林果种植实现增收,观光休闲旅游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近年来,新泰市深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坚持抓流转、建基地、育龙头、活流通、创品牌,加快建设“生活+”北部休闲观光、“生产+”中西部设施蔬菜、“生态+”东南部绿色生态三条产业带,延长农业产业链,扩充价值链,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走出了一条农业增产、农产品增值、结构增效、农民增收有机结合的产业融合新路。

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吸引资源要素特别是资金进入到现代农业生产。据了解,新泰市目前开工建设投资3.12亿元的水利工程项目1219项,启动实施羊流牡丹产业园、宏济堂中药材种植产业园、见子山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等现代农业园区22个。

从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位于新泰市青云街道见子山村的见子山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占地2048亩,总投资7.6亿元,建有管理服务中心、农博园、多彩风情谷、绿野仙踪、拓展基地5个功能区。目前已完成村民搬迁和部分土地复垦工作,是新泰市着力打造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也是新泰市正在打造的“生活+”北部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的重要一环。

“三产融合”需要载体。随着新泰市“生产+”中西部设施蔬菜产业日趋走向成熟,壮大多元经营主体,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带动农户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必然趋势。据了解,目前新泰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95家,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647个、家庭农场1126家,认证“三品一标”371个,新建续建投资4.5亿元的益客羽绒加工、3.2亿元的国泰智能拖拉机等农业龙头企业项目28个。

新泰市果都镇新特农产品经贸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0亩,建立了有机蔬菜产业示范园。该示范园水电路配套设施齐全,有专业的管理团队,科技人员和完整的营销配送体系,实现本地生鲜直采直配,并与全国十几个超市、农产品市场建立了业务关系。可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种植户2800余户,总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每年为农民户均增收1万余元,实现了农业附加值增加和农民增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能自觉引导农户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同时生产方式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泰市楼德镇通过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沿柴汶河新规划一条东起东城前村西至寺岭村长17公里的设施蔬菜产业带,新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12个,新建、改扩建蔬菜专业批发市场6处,规划发展设施蔬菜面积2.5万亩,新建成各类大棚1.2万多个,全部推行“三作三收”“四作四收”高效栽培模式。

新泰市与农业相结合的创业创新项目不断涌现,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这在“生态+”东南部绿色生态产业带的建设上体现得尤为彻底。

山东泰茶“良心谷”茶产业生态示范园,总体规模1.2万亩,有机茶园规模7000余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有机茶园,是集有机茗茶、南植北引、生态养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传统农业要与科技、规模、现代营销模式、资本、文化相结合。示范园中的茶博园项目,选用国内顶级茶叶生产线,产品通过了美、欧、韩、日、中五方有机认证,注册的“北方玉芽”牌白茶荣获国际金奖。产品大规模上市后,良心谷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走网络营销的路子,不会设置茶叶实体店。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路径,是发挥农业“接二连三”的功能,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模式引入农业,用现代理念来引导农业,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从而提高农业竞争力。随着“互联网+”模式渗透到农业领域,新泰市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又将为推进产业融合注入新的活力。

新闻推荐

2016全国百强县肥城新泰各占一席

本报7月28日讯(记者 王国梁)近日,工信部对全国将近3000个县(市)(不包括市辖区)进行综合评估,发布了“县域经济100强”,山东省共有22个县上榜,其中泰安市的新泰市和肥城市位列其中,排名...

新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