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救济”为“引导” 变“输血”为“造血” 新泰:“党建扶贫”助力村级脱贫“摘帽”
□特约记者 肖根法 通讯员 刘振
4月18日,正是农忙时节,走进岳家庄乡张家村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村支部书记李长坤正在大棚里查看西瓜长势。“今年,我们村集体筹资建设了8个西瓜大棚,租赁给农户经营,聘请专家全程指导,帮助做好对外销售,既解决了农户无钱建棚问题,村里每年还可收取租金,做到了双赢,秋后我们还将再建20多个大棚”,李长坤信心十足地表示。像张家村这样,通过发展设施农业租赁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新泰市积极探索薄弱贫困村增收致富新路子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新泰市按照***、精准脱贫要求,选取了无资源优势、无区位优势、无产业优势,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较低的100个薄弱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对象,引导村级发展破题,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开展党建扶贫,主要是引导薄弱村党组织,立足资源特点,培育发展产业,拓宽致富路子,做到变‘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扶贫,实现村级可持续发展”。新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桑民说。
在具体推进中,新泰市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引导,积极探索了发展“边角经济”、实施土地流转、创办合作组织、设施农业租赁等四条增收路子,引导各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找准路子、选准产业,促进发展破题攻坚,实现强村富民。
石莱镇北官庄村正是选准了土地流转路子、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个典型。该村将1000多亩山林耕地全部进行流转,引进了泰茶生态观光茶艺园项目,当年新增加村集体收入24万余元,还解决了村里500多个劳动力就业问题,形成了“你种我的地,我赚你的钱”的新模式,实现了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除了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外,该市还引导村集体发展“土地入股、规模经营、权益保障、收益分红”为基础的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与企业(大户)合作、自主经营等形式,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促进集体群众增收。对一些种养殖比较分散的农户,引导村级集体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统一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促进抱团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谈起合作社的好处,石莱镇向阳村党支部书记马新德感触很深,“我们专门成立向阳核桃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全村核桃种植户统一提供有机肥料和技术管理等,引导群众种植核桃,变\‘要我栽’为\‘我要栽’,目前我们建成了薄皮核桃产业基地1600亩,栽植核桃5万多棵,成为村里和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新泰市还强化经营村庄理念,做好“边角资源”文章,不断开源挖潜,变荒山、荒滩、荒地、荒水“四荒”资源为“金角”资源,变村边、路边、河边、塘边“四边”资源为“银边”资源,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通过资产投资、农民入股、农户承包、招商引资、公开招投标等多种方式,发展特色农业,促进村集体资源的全面整合和高效利用,实现应收尽收。
宫里镇汶城村积极动员清理边角土地,共清理土地3万余平方米,与江苏沭阳周圈园林公司达成协议,开展绿化苗木合作项目,种植培育绿化苗木8000余棵,预计苗木长成后年均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万余元,真正让不起眼的“小旮旯”变成了“聚宝盆”。
据悉,实施扶贫攻坚行动以来,全市100个薄弱贫困村共盘活土地2600多亩,种植绿化经济苗木6万多株,流转土地4万多亩,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30多家,加快了强村富民步伐。
新闻推荐
本报4月25日讯(记者 朱新宇)记者从全市质量强市工作会议上获悉,2015年以来,泰安市新增山东名牌产品17个,山东服务名牌9个,位居全省第六位。市县两级政府拿出490万元资金,奖励2015年度山...
新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泰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