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泰“党建扶贫”助力村级脱贫“摘帽”

大众日报 2016-04-22 19:42 大字

□本报记者刘培俊

本报通讯员刘振

4月18日,正是农忙时节,走进新泰市岳家庄乡张家村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村支部书记李长坤正在大棚里查看西瓜长势。“今年,我们村集体筹资建设了8个西瓜大棚,租赁给农户经营,聘请专家全程指导,帮助做好对外销售,既解决了农户无钱建棚问题,村里每年还可收取租金,做到了双赢,秋后我们还将再建20多个棚”,李长坤信心十足的表示。像张家村这样,通过发展设施农业租赁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新泰市积极探索贫困村增收致富新路子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新泰市按照***、精准脱贫要求,选取了无资源优势、无区位优势、无产业优势,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较低的100个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对象,引导村级发展破题,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开展党建扶贫,主要是引导薄弱村党组织,立足资源特点,培育发展产业,拓宽致富路子,做到变‘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扶贫,实现村级可持续发展”,新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桑民说。

在具体推进中,新泰市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引导,积极探索了发展“边角经济”、实施土地流转、创办合作组织、设施农业租赁等四条增收路子,引导各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找准路子、选准产业,促进发展破题攻坚,实现强村富民。

石莱镇北官庄村正是选准了土地流转路子、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个典型。该村将1000多亩山林耕地全部进行流转,引进了泰茶生态观光茶艺园项目,当年新增加村集体收入24万余元,还解决了村里500多个劳动力就业问题,形成了“你种我的地,我赚你的钱”的新模式,实现了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除了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外,该市还引导村集体发展“土地入股、规模经营、权益保障、收益分红”为基础的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与企业(大户)合作、自主经营等形式,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促进集体群众增收。对一些种养殖比较分散的农户,引导村级集体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统一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促进抱团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谈起合作社的好处,石莱镇向阳村党支部书记马新德感触很深,“我们专门成立向阳核桃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全村核桃种植户统一提供有机肥料和技术管理等,引导群众种植核桃,变‘要我栽\’为‘我要栽\’,目前我们建成了薄皮核桃产业基地1600亩,栽植核桃5万多棵,成为村里和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新泰市还强化经营村庄理念,做好“边角资源”文章,不断开源挖潜,变荒山、荒滩、荒地、荒水“四荒”资源为“金角”资源,变村边、路边、河边、塘边“四边”资源为“银边”资源,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通过资产投资、农民入股、农户承包、招商引资、公开招投标等多种方式,发展特色农业,促进村集体资源的全面整合和高效利用,实现应收尽收。

新泰市宫里镇汶城村积极动员清理边角土地,共清理土地3万余平方米,与江苏沭阳周圈园林公司达成协议,开展绿化苗木合作项目,种植培育绿化苗木8000余棵,预计苗木长成后年均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万余元,真正让不起眼的“小旮旯”变成了“聚宝盆”。

据悉,实施扶贫攻坚行动以来,全市100个贫困村共盘活土地2600多亩,种植绿化经济苗木6万多株,流转土地4万多亩,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30多家,加快了强村富民步伐。

新闻推荐

水利项目资金首次竞争立项分配

□记者曹儒峰通讯员焦健报道本报泰安讯近日,泰安市2016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竞争立项评审在市水利和渔业局举行,最终肥城市、宁阳县被评为2016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

新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