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滥用与叫停
□记者 秦承娇/文 赵坤/图
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江苏省出台新规,要求2016年7月1日起,江苏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2016年底前,江苏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很多市民可能对抗菌药物感到陌生,不过如果告诉你,抗菌药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抗生素,是不是就了然了?江苏省的该规定一出,再次将抗生素用药安全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后抗生素时代”加速到来
由于使用过度和使用不当,抗生素在治疗普通感染时的效力锐减,因此,世界正在快速走向“后抗生素时代”。
“我们必须紧急采取行动,改变医生和消费者使用抗生素的方式,避免这些药物完全失效的‘后抗生素时代\’来临。”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1月16日—22日首个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发出的核心信息。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的主题是“慎重对待抗生素”,强调每个人可以为保护抗生素未来持续有效做些什么。
“抗生素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已成为自身成功的牺牲品。由于医生和患者双方过度或不当使用抗生素,使全球(包括中国)都面临着抗生素耐药这个沉重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得博士表示。
上世纪,抗生素的发现改变了现代医学的进程。有了抗生素,医生可以治疗从前足以致命的感染,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然而,过于频繁且常常非必要地使用抗生素,导致对抗生素治疗耐受的新型细菌出现。
抗生素耐药影响着我们所有人。它意味着从前可以简单治愈的感染,将来越来越难治疗;而且,像剖宫产和阑尾切除这样的常见手术都因可能出现无药可治的感染而危及生命。
基层卫生室输液排队
世卫组织为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进行的一项新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对抗生素及其使用的认识很低:中国61%的受访者认为,抗生素可以治疗感冒或流感,完全无视抗生素对病毒无效这一事实;中国53%的受访者认为,病情好转就可以停服抗生素,而不需要完成整个疗程;中国35%的受访者认为,抗生素可以治疗头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以感冒为例,80%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而在一些基层门诊,常见到一幕,只要感冒医生就给病人静脉输液抗菌药物并加推退烧针,实际上,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有作用,对病毒无效。”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副主任药师耿涛说。
在基层医务行业中,流传着一句“金正月银腊月”的说法。“每年的腊月、正月,便是感冒、咳嗽等季节性疾病的多发季,去每个村的卫生室看看,都坐满了输液的病人。”刘向(化名)2011年从临沂卫生学校毕业后回到新泰市某村卫生院工作,与基层医务人员打交道多了,农村抗生素滥用问题让他觉得触目惊心。“感冒发烧输液三天,头疼脑热打瓶点滴冲冲血管,有时候你不给他输液他就主动要求打一瓶吧。”刘向说,在老医生看来,这都很正常,他们已经习惯了输液。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抗生素的使用大国,有数据显示,中国抗生素的人均年销售量达到了138克,是美国同比的10倍,由于抗生素长期的过度使用,如今已引发了细菌耐药性增强等一系列问题。归根到底,正是盲目的静脉输液为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打开了“窗口”——患者不论病情是否紧急,也不论病情是否需要,稍有点头疼脑热便去医院门诊或诊所要求挂吊瓶;部分医生也习惯了以静脉输液作为良方。
用药不足一疗程停用也属于抗生素滥用
“没有适用症而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起点高、给药时间过长,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等,都属于抗生素滥用。”耿涛介绍,抗菌药物自上世纪研发面世以来,已经逐渐诞生了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抗菌药物,其杀菌、抑菌作用也一代比一代厉害。然而,并非最贵、药效最强的就是最好的。“医生应该根据病人情况,选用合适抗菌药物。个别医生给病人治病上来就用头孢三代、四代,这样就容易造成细菌耐药。”耿涛说。
另外,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也很讲究。一般用抗生素时,医生会开一个疗程的量,但很多人发现,有时用两三天症状就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了。这时大家可能有误解,认为感染已经好了,抗生素可以减量或停用,这样会影响治疗效果。专家表示,治疗不同疾病、同一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细菌感染,所用抗生素种类和疗程都可能不一样,有些可能只需72小时,有些则可能需要用药一二十天,这些药的用量前几天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后几天用来彻底消灭病菌,以免复发。症状减轻时,细菌感染的确是减轻了,但是此时不能随意减药或停药。因为盲目减少抗生素后,不但不能发挥其杀菌作用,小剂量的药物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中途停药同样会使细菌消灭不完全,导致细菌再次感染,病情反复发作。
由于担心产生耐药性,还有一些人把抗生素当作是洪水猛兽,身体不适时也坚决拒绝使用,还有的人则刚吃了两天药,看到病情好转便自作主张停了药。专家指出,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细菌感染已经比较严重,光靠自己“抗”,很容易延误治疗时机,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而如果使用剂量不足,细菌慢慢会习惯抗生素,长期下去也会导致耐药性产生,“多用抗生素不对,不用或少用也不对。使用抗生素的关键是一定要规范,不要擅自改变使用的剂量、次数和时间,如果‘见效就停\’,不光治不好病,反而还会因为残余的细菌作怪使病情反复。”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耿涛提醒,“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医学上的一个基本原则。”耿涛介绍,抗生素通过静脉输液,容易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导致减低药物疗效。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
据介绍,输液效果不一定比吃药强。很多人担心口服抗生素起效慢,治疗效果差。事实上,输液直接作用于体内,起效虽然直接快速,但二者最终效果基本一致。并不存在输液效果会比吃药强的说法。如果病人胃肠功能正常,用口服抗生素治疗即可。
“抗生素使用不当,不但不治病反倒‘致病\’。”刘向说,他曾接触过一位老人,因为一件小事对输液变得相当谨慎。刘向介绍,老人一开始只是普通咳嗽、鼻塞,在老家门诊打了一星期消炎药。结果感冒刚好,就开始拉肚子,一拉就是四个多月,中途吃过中药也不管用。后来没办法,老人只能去市人民医院看诊,医生通过临床系列检查和大便化验,诊断老人为肠道菌群失调,而诱因竟是五个月前她执意要打的抗生素引起的。
耿涛解释,抗生素对治疗细菌及致病微生物感染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在杀灭外来致病菌的同时,也会使人体内的一些有益肠道菌被抑制或杀灭。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内微生态平衡,造成“菌群失调”,表现为便次增多、稀水样、里急后重等症状,这种现象被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耿涛提醒,抗生素不是万能药,滥用易遭罪。
抗生素滥用,“超级细菌”不是传说
“临床上已经有‘超级细菌\’了,无药可用。”对于抗生素滥用,耿涛说,未来最可怕的就是面对“超级细菌”我们束手无策。
“超级细菌”到底是什么?“其实‘超级细菌\’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其实并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耿涛解释说,所谓“超级细菌”其实就是耐药性特别强的细菌。
“如果感染‘超级细菌\’,这意味着未来一个小小的阑尾炎手术都可能因为没有合适的抗菌药物而危及人的生命。”耿涛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17日讯(通讯员 李跃 苏继良)为确保项目建设符合规划要求,新泰市规划局提前介入,及时掌握建设项目施工节点,验好“三关”,确保项目基础建设不移位。 一验灰线。在建设单位取得...
新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