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优化投入促发展 “强村固基”惠民生 新泰财政助推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泰安日报 2015-10-24 12:54 大字

 

本报10月23日讯(通讯员 朱政 陈士功)新泰市财政局把“强村固基”作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任务,突出村级组织运转、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扶贫开发、小型农田水利水建设和土地整理等重点工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努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目前,该市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初见成效,万名群众得到实惠。

突出抓好村级组织运转保障。2015年,新泰市财政局安排资金5500万元,对该市890个村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安排88.3万元用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维护;安排100万元,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严格落实村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待遇政策,上半年,为843名村书记发放工资484.6万元,为46名大学生村官发放工资82.3万元,积极落实村书记保险政策,确保了基层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突出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按照“科学规划、民主决策、量力而行、群众主体、注重实效”的原则,突出道路桥涵、小型水利设施、村容美化亮化等项目,全面加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2014年,累计投入资金3962万元,支持该市142个村的公益事业建设,受益群众达18.8万人。其中,安排资金540万元,支持了10个乡镇、18个“强村固基”村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建改建12条村内生产路,建设6个小型水利设施,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5年上半年,累计投入资金400万元,支持了17个乡镇、街道38个村的公益事业建设,受益群众达8.5万人。同时,自2013年以来,新泰市连续3年获得省级“乡村连片治理”试点资格,对龙廷镇、泉沟镇和汶南镇开展了连片治理工作,27个项目村、2.2万农民群众直接受益。在2013年和2014年省级考评中,该市“乡村连片治理”工作获得并保持全省前三名的好成绩,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切实改善了村容村貌,显著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突出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以实施“***”作为工作重点,加大财政扶持,优选产业项目,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造血”能力。以资金投入为突破口,多渠道筹集资金,千方百计增加投入,今年上半年,落实资金100万元,支持了汶南、羊流等4个乡镇11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开发项目,提升了村集体产业发展能力。以促进提高农民专业技能、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落实资金204万元,开展农民就业创业和专项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农民2900人次,拓宽了农民就业创业渠道,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突出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2014年投入资金1108万元,建设“强村固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64个,新建和修缮一批小塘坝、机井泵站、灌溉水渠和节水工程项目,提升了农田水利保障能力。今年上半年,争取到位上级资金590万元,用于开展“强村固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具体项目正在审核中;把开展土地整理作为集约节约用地的重要举措,与国土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紧抓上级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土地整治项目,今年上半年落实资金400万元,支持了全市10个乡镇、街道13个“强村固基”土地整治项目,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突出抓好保障经费监管。将省、泰安市及新泰市配套财政资金,筹资筹劳资金,村集体投入资金,社会捐助资金,部门帮扶资金等纳入县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户管理,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实行严格的县级报账制,将报账提款与工程进度相结合,做到项目计划与资金拨付同步进行,确保专款专用。同时,监察、财政、农经、审计等部门,对试点村项目建设工作及时督导检查,共同建立项目和资金跟踪问效机制,防止违反“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加重农民负担,挤占、截留、挪用农民筹集资金和财政奖补资金的现象发生,保障专项资金安全运行、高效运转。

新闻推荐

公用事业局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

本报10月30日讯(通讯员 武昌 陈霞)为深入推进安全教育工作,新泰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努力构建安全生产事故方案体系,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做...

新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