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民外出打工 合作社给农民打工 新泰专业合作社成致富“领路人”

泰安日报 2015-09-25 13:02 大字

 

□记者 张中乾

傍晚时分,新泰刘杜镇清河村67岁的肖圣春老人扶着锄头站在一块一亩见方的土垄上,擦拭着头上的汗水。他一边打理刚刚种下的辣菜苗,一边跟记者聊起了这些年村里的变化。

肖圣春说,自己2011年加入了齐云花生专业合作社,之后便到合作社里面打工,每天能挣到60多元。“年龄大了,外出打工就变得不现实了,但我身子骨很硬朗,干点农活完全没问题,这个年龄能够在合作社打工让生活变得很充实、很富足。”老人说,合作社帮自己缴纳医疗保险,让他完全没了后顾之忧。

“之前村里基本没有集体收入,打从跟供销社合作后,村里是变得越来越好了。”肖圣春说,对于齐云花生专业合作社的到来,村里人如今都是赞不绝口。

2011年,新泰市供销社下属企业齐云商场与刘杜镇清河村积极对接,通过“社村共建”,建立起了齐云花生专业合作社。该村党支部与供销社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以“建花生育种基地、建销售市场、建大田托管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共建项目从此诞生。该村集体以土地经营权入股40%,收益村党支部与供销社四六分成。

“起初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村民持怀疑态度,但只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大家自然会跟着你干。”齐云花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武善说,合作社试种一年高产花生后,村民看到了合作社的技术和资源优势,纷纷加入了合作社,奔向了共同致富之路。

2014年,合作社总投资228万元,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修建2000米的灌排渠系,修筑田间道路9300平方米,土地平整1100亩,建立了蓄水池、变配电设施、晾晒场地、农机库等。

如今,合作社在刘杜镇清河村建立200亩的花生新品种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在龙廷、石莱、放城等6个乡镇设立基地30余处,种植面积突破3万余亩,大田托管面积突破6万余亩,带动农民4000余户。同时,为有效降低花生重茬造成的病虫害,提高土地收益,合作社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推广花生收获后复种辣菜模式,2014年带动群众复种辣菜2000多亩,亩产辣菜3000斤左右,每亩可增收700元。“以前种完花生,土地就闲置在那了,完全没有了收益,现在复种辣菜不仅有了收入,还能解决土壤养分问题,一举两得。”村党支部书记陈爱林说。

今年,合作社投资50余万元,购置智能配肥机一台、农用植保无人飞机一架,并对飞机操作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已达到了上岗要求标准。“提供农业规模化服务将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一个方向,这也是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需要,可以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收入。”王武善介绍,该社先后投资120余万元购置旋耕机械、喷灌、种肥同播机、花生收获机、脱壳机等设备16余台套,整合附近6个村的社员农机设备46台套。

在规模化服务中,合作社明确农机手、合作社和村“两委”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机手每亩提取工资20%,合作社提取利润的40%,与村两委按3/7分成,对燃油、维修等费用按每亩20%提取,实行包干制,节约的归个人所有,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农机手的积极性。2014年,合作社规模化服务总收入达300余万元。

“农民外出打工,合作社给农民打工。”王武善说,为了更好地给农民“打工”,合作社借助齐云农业服务公司将清河村的花生种植从测土配肥到一喷三防,从耕种到收获,从花生收购销售到外贸出口深加工,打造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通过“社村共建”,齐云花生专业合作社累计实现助农增收760万元,供销社、村集体获利61万元。清河村由过去的空壳村、后进村变为现在的文明村、先进村,2013年和2014年在刘杜镇组织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蝉联第一名。

新闻推荐

泰安市新增14家 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本报10月11日讯(记者 朱冰)日前,省林业厅在第十二届中国(菏泽)林产品交易会上,为2015年度新审定的山东省林业龙头企业授牌。此次,泰安市新增14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此次新审定的省林业...

新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