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春华秋实 ——泰安市教育系统建市30周年成果展
有这样一棵幼苗,扎根于泰山脚下富饶的土地上,汲取着泰安人民勤劳、朴实、智慧的营养,历30载春秋,曲折成长。如今,她已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有这样一群人,一代又一代,用30年辛劳,为这棵大树的茁壮、挺拔,前仆后继,躬耕无悔。如今,他们依然在默默耕耘着、奉献着……历经30年寒暑的这棵大树,就是泰安的教育事业;为之躬耕半个世纪的这群人,就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
建市30年来,泰安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立足提高教育质量和全民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泰”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一份份满意的教育答卷跃然出现在人们面前。
学前教育篇
1985年,市、县(市、区)、乡镇(办事处)均成立了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各级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
1992年,调整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由妇联移交教育部门管理,开展创建省级实验幼儿园、示范性幼儿园活动。
1997年起,开展创建市级规范化幼儿园活动。
2000年起,进行农村幼儿园布局结构调整。
2011年,制定出台《泰安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全市共建设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484所。
2012年,全市省级中心幼儿园认定率达到78%,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5.6%,宁阳县、肥城市被评为“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县”。
2014年,全市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84所,公办园比例达81.5%,入园幼儿比例达81.03%。
2015年,制定出台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年内完成新建园80所,改扩建77所;到2017年,全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立起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基本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基础教育篇
1985年,全市基本普及初等教育,重点是恢复乡镇中心小学和加强“两基”建设,此后,逐步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987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小学分级办学、分工管理的规定,本着便于学生就近走读,各县市区以学校规模为依据,小学、初中实行了划分学区招生政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989年,各乡镇建立了聋、哑、盲、弱智儿童义务教育档案,初步形成了市办盲童学校、县办聋哑学校和弱智儿童学校、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特教体系。
1994年,泰山区和新泰市率先通过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标验收。
1995年,市委、市政府在《泰安市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中提出“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度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全市普通高中教育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办学规模稳中有升。
1996年,全市所有县市区通过了国家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标验收。
1997年,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到2003年基本完成任务。
199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将巩固“普九”成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发展高中段教育”“县以上城区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全市义务教育开始向高标准、高质量的“双高普九”迈进,普通高中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2001年,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中小学规范化建设,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整体办学水平。
2003年6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意见》,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先后新建、扩建了泰安长城中学、泰安英雄山中学(新校)、新泰一中(新校)、东平明湖中学等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高中学校,改造了一批薄弱学校,使学校规模效益迅速提高,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扩大。
2004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大力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快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步伐。
2007年,泰安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段学生杂费,建立健全了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2008年4月,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出台了《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意见》,同年秋季新学年,全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全部实施了新课程,全市57.04万名学生、4.85万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了新课程改革,宁阳县被列入省教育厅“1751”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县,泰安一中、泰山中学、宁阳一中三所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中课程改革定点联系学校。
2009年,编制《2009-2020年泰安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将东岳中学南院改办小学、新建泰安六中新校区、岳峰小学,合理调整了义务教育段部分学校学区。
2010年初,全市教育系统启动实施“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在小学开展“双百示范校”创建活动,重点提升农村小学办学水平;初中开展“双50强学校”创建活动,加强初中的基础性、规范性、个性化建设,强化初高中的衔接;高中开展“双十”活动,建设课程改革示范学校,破解制约普通高中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学校管理制度。
2010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改革高中学校招生录取办法,用学业考试取代原来的中考和初中毕业考试,实行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的初中学业考试成绩为主,将学生综合评价等第作为录取新生的限制性条件。
2011年,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定职责,坚持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2年6月,市政府召开实施幸福教育启动大会,确定“一个目标、三个载体、四个行动”的总体部署。“一个目标”:就是把“学生快乐、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公认”作为幸福教育工程的总体目标;“三个载体”:就是把“幸福学校、幸福班级、幸福课堂”作为校长、班主任和广大教师的工作载体;“四个行动”:就是实施“学生快乐成长行动、教师爱生乐业行动、家长满意提升行动、内涵发展推进行动”。“幸福教育”被列入了市委决策,写入了《中共泰安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进程的意见》,对推进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013年,宁阳县、肥城市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评估验收。
2013年,制定出台《泰安市教育信息化推进计划》,启动“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双方共赢”的思路和“市建县用、市建校用”的原则,与泰安移动公司、中国银行泰安分公司开展合作共建数字化校园,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服务和网络安全保障,建设教育城域专网、教育云计算中心、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
2013年,全市首次实行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网上报名、命题改革和设定误差系数双评网上阅卷,首次在普通高中学校开展体育特长生自主招生工作,赋予高中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满足了学生的适性发展和特长发展。
2013年,制定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增值评价实施方案与操作细则,积极构建教学质量绿色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实现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型升级。
2014年,新泰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泰山区通过省级验收。
2015年秋季开学起,岱岳区、宁阳县、肥城市将实施“五四”学制,全市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学制的统一。年内,新泰市创建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全市有4个县市区创建成功,处全省先进行列。泰山区、岱岳区分别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复审和验收,力争10月份通过国家验收。
职业教育篇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全市职业教育事业得以广泛而迅速发展。当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89所,职业学校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20%。
1999年,对师范院校进行布局调整,撤销宁阳师范,泰安师范并入泰安师专,泰安师专增设小学教育专业。2000年,撤销新泰师范、肥城师范。2001年,撤销新汶矿务局师范学校。至此,中等师范学校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2000年,全市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达到3处,省级重点职业中专8处,市级重点职业中专8处,在校生达2.45万人。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宁阳县将4处职业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合并重组,组建职教中心。
2001年3月,省政府对省直部门所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泰安人口学校、泰安化工学校、省中医护理学校并入泰山医学院,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将泰安贸易学校划转泰安市管理。
2002年4月,将泰安机械电子工程学校和泰安农业学校两校整建制合并,组建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将山东省泰安贸易学校改办为综合高中,撤销泰安市人口中等专业学校。
2002年,市政府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03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加强三教统筹,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泰城各类职业学校的布局调整顺利完成。
2009年,以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为目标,全市统筹实施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和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同年,市教育局、市劳动局、市财政局、市经贸委4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举办泰安市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大赛的意见》,建立起全市职业技术院校技能大赛制度,组织开展了首届技能大赛。
2010年,全市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县市区职业学校由原来的22所整合至7所,并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了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调整,宁阳县职业中专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1年,启动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设备配备工程,实施市级“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县市区加大投入;岱岳区县职业中专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2年,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4项一等奖,在全国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各1个,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山东省交通运输学校和岱岳区县职业中专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市教育局被表彰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2013年,启动了职业学校“3311”工程,即用3年时间着力培育和扶持30个市级品牌专业建设,完成100门精品课程建设,培养100名“双师型”学科带头人,着力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肥城市职教中心校、东平县职业中专列入首批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宁阳县职业中专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验收。
2014年,积极开展“双证互通”试点,推进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行“三二连读”和“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和泰山护理职业学院13个专业被省厅批准举办五年一贯制办学形式,新泰市职业中专等7所中职学校12个专业被省厅批准举办三二连读办学形式,全市中职招收“五年一贯制”和“三二连读”模式学生超过5000人。特色名校建设成果显著,泰安市文化产业中专列入第二批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新泰市职业中专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验收,国家中职示范校和省级规范化中职学校在泰安市六个县市区全覆盖,提前一年实现省定目标。
2015年,职业教育各类分段贯通培养试点全面铺开,全市有6所高职院校开设了29个五年一贯制专业,5所中职学校开设了10个“三二连读”专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泰安市获得银牌3个,铜牌2个。
成人教育篇
1985年,全市有乡镇农技学校52处。
1988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市、县成立了扫盲领导机构,县、乡、村逐级实行了文盲双向承包责任制,到1990年低,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8%。
1989年,根据国家教育部、农牧渔业部、财政部颁发的《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暂行办法》,制定了《泰安市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标准》,促进了全市农技校的达标建设。
1992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高标准扫除文盲工作的通知》,市教育局加强验收考核工作,1995年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提前完成扫盲工作任务。此后,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扫盲巩固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1999年,新泰市西张庄乡荣获中华扫盲奖,该乡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9%。
1994年,全国农村成人学校人口教育经验交流会在泰安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岱岳区、宁阳县实施人口教育的现场。全市村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办学面达到行政村总数的90%,重点村民校有566处。
2004年,启动实施市级示范性乡镇成教中心校创建活动,把乡镇成教中心校建成“四个中心”,即农村科技推广中心、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农村劳动力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2008年,全市共有乡镇成教中心校86处,乡镇办学面达到100%;村办成人学校3542处,村校办学面达到98%。基本形成了以县级成人中专为龙头,以乡镇成教中心校为骨干,以村成人学校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教育网。
2011年,制定出台了《泰安市示范性乡镇(街道)成教中心校评估标准》,在“十二五”期间,开展新一轮市级示范性乡镇(街道)成教中心校创建工作,推进成人教育工作向社区教育转型。
2012年,泰山区、岱岳区顺利通过了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实验区的验收。
2013年,泰山区创建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市有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乡镇)7个。
2014年,岱岳区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单位。
2015年,宁阳县立项为第二批国家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
30年的征程,伴着一代代泰安人的梦想,泰安教育事业从一棵幼苗,茁壮长成参天大树,岿然屹立在泰安这方热土。挥手作别过去的30年,我们激情澎湃,步履铿锵;微笑面对新的征程,我们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内涵发展,按照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办好“学生快乐、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公认”的幸福教育。
新闻推荐
本报8月14日讯(通讯员 赵海英 李文齐)连日来,在宁阳县鹤山乡随处可见干部群众为环境容貌整治挥洒汗水的忙碌场景,一场环境容貌整治攻坚战在鹤山打响。 据了解,该乡组织全体班子成员、...
新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