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服务站,不能只会买不会卖
7月30日,全省最大的O2O体验馆开馆暨淘宝“特色中国·菏泽馆”(以下简称菏泽馆)上线运营,陈集山药、曹县芦笋、牡丹系列产品等菏泽市主营的地方农产品在线上和线下同时集体亮相。菏泽馆由菏泽市政府、阿里集团和第三方运营服务商联合打造,是全国第63个、山东第6个市级馆。
近年来,以“特色中国馆”为代表的区域性电商门户纷纷上线,开辟了一条“互联网+农业”新的发展路径,这将对当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省电子商务促进会副秘书长苏鹏超说:“‘特色中国馆\’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销售平台,而且可以引导区域性农产品树立品牌意识,促进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另外,还能对现有的农产品品牌起到保护的作用。”
线上菏泽馆
短期聚集品牌效应
菏泽馆运营总监赵云彪介绍说,曹县是我国优质芦笋主产地,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占全国芦笋种植面积的六分之一,被誉为“中国芦笋之乡”。“曹县芦笋完全有潜力打造成一个本土化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但在现实中,熟悉曹县芦笋的消费者仅限于菏泽市及周边地区。我们把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出来,却贴上了其它地方的商标,让别人卖上了高价。遇到这种发展困境的农产品,在菏泽市还有很多。”赵云彪说。
“当地电商企业可以免费入驻‘特色中国·菏泽馆\’,菏泽馆通过专业化的团队帮助电商企业,在种植、加工、包装及品牌文化培育等环节中,植入现代化发展理念。通过直销、网销、展销等方式,让更多消费者了解菏泽市的农产品,从而把本地的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出来。”赵云彪说。
“菏泽馆打造地方品牌,营销的模式也非常灵活,比如,今年10月份菏泽馆将迎来开馆大促,期间,我们会通过‘焦点事件+电子商务’的F2O模式对部分农产品进行重点推销。可能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一个区域性农产品品牌的口碑就会形成。”菏泽馆运营顾问孙巧艳说。
线下体验馆
汇聚293个地方品牌
“特色中国·菏泽馆”线下O2O体验馆位于牡丹区,展厅面积6400平方米,分为16个功能区,建设了各具风格的县区特色展厅,可容纳1200人以上同时参观购物。目前签约品牌293个,已汇集菏泽市各县区的土特产品、绿色农产品等2000余种,是全省目前最大的O2O体验中心。
在体验馆中,每一种产品的旁边都贴有一个二维码。“消费者在参观过程中,可以用手机直接扫码下单;如果不方便或不懂网购,消费者可以把信息告知工作人员,由他们完成网购过程;消费者还可以在体验店中直接购买。”山东优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福荣说,“体验馆不仅面向菏泽市本地市民,而且将吸引外地游客,成为一个旅游景点。体验馆区别于大型超市,这里展出的都是菏泽市当地的地方品牌,不仅质量可靠,而且经常开展一些促销活动,比如可以现场试吃等,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三重质量把关
保护地方品牌
“‘陈集山药\’是菏泽市老字号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并非原产地的质量较差的山药生产者贴上了‘陈集山药\’的商标,冒牌进行销售,这严重影响了‘陈集山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其实,这种以次充好的现象非常普遍,限制了很多农产品品牌的发展。”赵云彪说。
孙巧艳介绍说,在菏泽馆中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完全可以保证。“入驻菏泽馆的电商企业都要进行三重审核,初审是菏泽馆第三方运营服务商山东优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复审是菏泽市政府,终审是淘宝网。在复审环节中,政府对所有农产品都进行了政府背书,对于菏泽馆的商家准入、奖惩、淘汰等也都设立了严格、可执行的规范要求,从而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时下,农村经济“嫁接”电子商务,农民“触电”网上购物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大佬们纷纷瞄准了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村级淘宝服务站正遍地开花,电子商务像是一针强心剂,激活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服务站进村设点,配置硬件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网上代买、网上代卖等多项服务内容。对于抗风险能力弱、收入偏低、零散时间相对宽裕的农民来说,经营一家服务站无疑是件不错的事儿。
今年8月1日开业的曹县砖庙镇李庙村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半月时间就成交了150多笔订单,站长李国庆倍感欣慰。“村民进站可以直接在线下单,不懂网购如何操作的,可以交现金,由站内工作人员帮忙完成网购……”由于多数订单为代买业务,李国庆对此早已熟练掌握。同样,齐河县刘桥镇刘桥村的农村淘宝服务站站长宋海燕也表示,开业至今的营业额全部以代买为主。
然而,农村淘宝服务站的宣传明确表示,不仅要帮村民在网上买东西,还要帮大家把自家农副产品通过网络渠道卖出去。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帮助大家开拓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的服务和培训不多。这样一来,“淘宝”农村,畅通了外面商品的进村渠道,本地的特色农副产品还是难寻好销路。
农产品抬高“身价”网上寻商机,到底难在哪?新泰市一家电子商务企业负责人忍不住倒出了苦水。“今年甜瓜上市前,我们与种植户达成协议,以高于当地市场价格集中收购2000斤个头均等、外形美观的优质甜瓜,并统一包装出600箱销售至北京。谁料,农户把瓜送来了,外观、个头却参差不齐,最后只包装完成160多箱……”作为一家致力于为本土农产品“抱团”网上找卖家的电商企业,这样被农民“放鸽子”的经历早被他们视为“家常便饭”。“农民想把产品卖高价,但对品牌、品质的意识不强,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该企业负责人说。
电子商务进村入户已是大势所趋。但笔者认为,电商进村,不能只有“平台”,还应从中寻找“商机”,尤其是农产品的销售,实现了产品的有买有卖,村级淘宝才能真正“活”起来。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新泰讯(通讯员崔加红)随着冬季来临,引发火灾的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多,东都镇开展“清剿火患”专项行动,扎实做好今冬明春防火工作。该镇要求镇安办及各村(居、社区)负责人,加大...
新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