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攥成拳”让百万亩土地生金
□刘培俊尹逊莲侯仁涛
土地整治是国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战略举措,既是增加耕地、提高质量、守耕地红线、保粮食安全之本,又是拓展空间、优化布局、保发展之策。自2011年开始,新泰市按照规范化运行、规模化推进、科学化管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编制了“新泰市土地整治规划”,计划综合整治各种土地100万亩。五年来,新泰市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18亿元,整治21.61万亩低质量耕地,新增耕地近2.25万亩,完成农村建设用地整治1.75万亩,建设田、水、路、林综合配套的高标准农田规模近30万亩。
“新泰市土地整治规划”实现了五指攥成拳发挥合力作用,近日该规划荣获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握紧的“拳头”更有力量
8月份的一天,在新泰市天宝镇天宝三村,村民武建华正在山岭田间查看花生长势,再过段时间,武建华就可以开着农用三轮车来收获花生。往年这里别说能上来机械,就连犁杖都施展不开。武建华高兴地说:“这多亏政府搞土地开发整理,实现了连片种植,还修了路通了水,庄稼增收了一成多,政府办了件得民心的大事。”
新泰市山地丘陵较多,几乎占据新泰市总面积的89%,而大部分土地都处于丘陵地带。荒沟多,坡度大,一条子一块,成为“疙瘩田”,既不好排水,也不好灌溉,特别是难以发挥机械的作用。有些农户对这样的耕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产值低、投入大让这些丘陵地带的零碎地成为制约当地农民发展的瓶颈。
怎么办?新泰市对全市山地丘陵土地进行实地勘察,认为改造这些低产田,实现大面积连片种植,是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的根本出路。为此,新泰市在保护青山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开展“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建设集水土保持、生态涵养、特色农产品生产于一体的生态型农田,改造低质量耕地,提高耕地质量。
由于丘陵地带的大面积改造,如今,这些土地变成了香饽饽,不但村民们乐于种植,不少种田大户都花高价抢着租赁。
在新泰,由于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多样,涵盖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土地资源破碎的特殊因素对土地整治提出了挑战,对此,新泰市于2012年提出了百万亩土地整治战略,将不同地貌的土地整治纳入一个“盘子”,统一列计划,统一争取项目。
据了解,百万亩土地整治战略具体内容为:计划用5年时间,整治50万亩低质量耕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建设3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综合治理18万亩采煤塌陷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整理2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高标准基本农田、低质量耕地、农村建设用地、采煤塌陷地、工矿废弃地犹如人的五指,虽然五指各有不同,但只有当五指紧握成拳头形成合力,才能办大事。”新泰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党组书记马光金如此形象地告诉笔者。
百姓“富”在土地整治上
“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村民都变富了,可我们‘富\’在土地整治上。”新泰市龙廷镇上豹峪村党支部书记刘少林指着成片的社区新建楼房说,土地整治鼓起了村民的腰包,让村子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上豹峪村与蒙阴接壤,过去上豹峪人一代又一代在贫瘠的土地上,靠着单一的花生、地瓜种植,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上山一肩桃,下地小推车,要路无路,要水无水。
新泰市百万亩土地整治战略一展开,便给上豹峪村的土地开发带来利好政策,上豹峪村抓住时机,把原来零散的“猪头脸子”小块薄地进行了规范整理,深挖、拓宽、整平、扩大,另外还将路修到山岭,将水引到山间土地,栽植桃树、黄花菜、杏梅等经济作物,使原来不起眼的山地实现了高产、稳产。
“人说‘好地无水便是荒\’,而今俺们村是‘孬地有水便是园,一亩园顶十亩田\’,村民人均收入由数年前的900元增加到目前的1.2万元。”刘少林告诉笔者。
在新泰,更多类似鲜活事例表明,“百万亩土地整治规划”有利地改善了土地条件,改变了百姓生活面貌。
新泰的耕地面积虽多,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3.64%,但多为坡耕地,坡度大,其中大于6°坡的耕地占22.5%,土层薄,田块零碎,水资源缺乏,耕地质量差。为大力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泰市结合实际情况,规划期内划定了25片建设区域。
在前期农用地整理的基础上,建设集中连片、田块平整、渠网配套、道路通畅、绿化整齐的高效农业示范区,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确保旱涝保收。如今,年均粮食生产能力平原地区亩产达850公斤以上,西张、果都、天宝、楼德等沿柴汶河区域亩产达950公斤;丘陵地区亩产达700公斤以上。
“以前住的平房又脏又乱,现在住楼房也干净了,家里有暖气、自来水、太阳能,住着方便舒服,老百姓怎么也想不到,一夜之间成了城里人。”上豹峪村村民刘方才自豪地说。借助增减挂钩项目的有利政策,上豹峪村将多个自然村整合为一个社区,建成居民楼10栋、老年公寓2栋,400户居民已全部入住。以前的“穷山村”摇身一变成为新型社区,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百万亩土地整治规划\’为新泰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铺好了道路。”新泰市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这样说。按照“加快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的要求,新泰市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着力抓好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面加强中心城区、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基础上,统筹城乡规划,加快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全市逐步形成‘城区—镇区—农村中心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四级职能梯次相连、布局合理的现代城乡体系。”新泰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以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和压煤村搬迁为抓手,是解决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地、资金来源、拆迁复垦、工程建设等关键环节。
帮枯竭型资源城市“解渴”
“以前俺家的房子墙缝有拳头那么大,冬天不挡风,夏天不遮雨,后来翻盖了不到一年,又出现斑裂,住在里面提心吊胆的。”新泰市翟镇玥庄村龙泉社区村民王先生回忆起以前的居住环境,依然心有余悸。
玥庄村属于典型的压煤村,玥庄村的变迁成为当地压煤村治理的“活化石”。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新泰市作为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历史最早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开采力度的加大,资源已近枯竭。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准将新泰市列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由于长期大量开采,矿区内采空区的不稳定性及采空塌陷、农田积水、闭坑后的老窿积水污染区内优质岩溶地下水以及大量的露天废弃井口等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压煤村建筑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搬迁成为解决安全问题的唯一途径。
自2011年以来新泰市把压煤村搬迁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争取煤炭企业补偿,一方面充分利用增减挂钩政策,每增加一亩耕地,除补助建设资金20万元外,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复垦验收的,每亩再给予10%—20%的奖励。目前,通过争取,已有13个村被确定为土地增减挂钩试点村。另外,还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并优先放到压煤村庄,先后实施了3个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1.1亿元。
在翟镇金岭湖社区施工现场,笔者看到榆山村的37栋回迁楼主体已经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饰装修,村内管网、道路、绿化及其他附属设施正在施工。据介绍,2013年,前羊村搬迁入住金岭湖社区,腾空土地405亩。去年初,大港、小湖、侯家庄等村庄搬迁工作全面启动,目前全市已完成12个压煤村搬迁。
伴随压煤村外迁步伐加快,对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整治也刻不容缓。新泰市立足实际,遵循“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用则用”的原则,对采煤塌陷地进行全面治理,综合利用。目前,已治理采煤塌陷地5597.74公顷,规划到2015年底,治理采煤塌陷面积8174.74公顷;到2020年,治理采煤塌陷面积3222.26公顷,累计治理塌陷地面积11397公顷(17.10万亩)。
新泰市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实施复垦。通过对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进行复垦,使废弃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复垦的重点是全区域内的采石场和关停废弃的粘土砖厂用地。规划到2015年工矿废弃地复垦规模达377.14公顷(补充耕地面积达340.46公顷),2010-2012年已实施138公顷;到2020年工矿废弃地复垦规模累计达到651公顷(9765亩)。
“通过实施百万亩土地整治规划,逐步改善了新泰市生态环境质量,构筑了生态文明的土地利用格局,创建了良好人居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马光金告诉笔者。
?高标准基本农田西张庄片区□史新全报道
?华源矿区余粮片区采煤塌陷地治理□史超报道
?上豹峪村新容貌□尹逊莲报道
新闻推荐
□记者刘培俊通讯员范福宽报道本报新泰讯9月21日,新泰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同时举行“小牛顿”科学馆启用仪式。近年来受国家和省、泰安科协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以及部分科...
新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泰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