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肥城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本报3月26日讯(记者 朱新宇 特约记者 肖根法 李胜男)“国家卫生城市”是我国城市卫生管理工作的最高荣誉,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品位、文明程度和健康水平的集中体现。24日,从全国爱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传来喜讯,新泰市和肥城市双双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分别再添一块国字号金招牌。
近年来,新泰市以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品质城市为目标,不断强化生态建设,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自2011年初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全市大力实施专项整治,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变革式清垃圾、除顽疾、提设施,取得了显著成绩。2013年12月,通过全国爱卫办组织的专家技术评估,成功实现“一次申报、一举夺牌”,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工矿城市,新泰生态建设任务艰巨,总体创卫工作基础差、压力大。然而创卫战斗一打响,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立刻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在全市打响了一场创卫阵地战、攻坚战、全民战。在创卫过程中,新泰明确13位市级领导及牵头部门、协包部门进行包保,实行“市级领导包网格、部门单位包社区、党员干部包街巷”的网格包保制度,居民实行门前“五包”。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弱点”,新泰市投资15.3亿元,实施42项城市路桥新建、改扩建工程,硬化背街小巷2000多条,构建了快速便捷的城市路网;投资1.68亿元,对环卫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成日处理能力400吨的市垃圾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100吨的市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城区二类以上公厕达到81座,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目标要求。经过一番实战苦战,广大群众都说“干部晒黑了,环境变美了,百姓高兴了”。现在在新泰,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道路平坦了、店铺规范了、社区整洁了、农贸市场井然有序了,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卫生。新泰市把引导市民养成文明卫生的好习惯,作为巩固创卫成果的根本举措,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形成了涉及13个部门、共21项的一整套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了“谁的活、什么活、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真正做到了让创卫成果固化下来,保持下去。
肥城市委、市政府立足新起点,着眼新发展,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的重大举措和有效载体,作为民生工程、系统工程、“一把手”工程统筹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11月,该市通过了省级综合评审,获得了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的资格;2012年5月,全国爱卫办正式受理肥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申请;2015年1月,通过全国爱卫办综合评审和社会公示,3月24日成功摘得了国家卫生城市的桂冠。
肥城市把市容环境作为创卫的重中之重,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管理,提高载体功能。2010年以来,城市建设累计投入30亿元以上,城市化率达到53.5%。相继实施了龙山路、向阳街等主要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完成了文化南路西延、军民街南延、工业一路改造等建设项目,新建市民广场、龙山河带状公园等公益性设施,高标准配套环卫基础设施,树立以绿建城理念,构建起了“点上绿成景、线上绿成荫、片上绿成林、环上绿成带、河路绿成网”的城市绿化系统,城市绿化面积达到143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6.5%,绿地率44.3%,被评为“全省绿荫行动示范市”。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马路市场、乱搭乱建等热点难点问题,狠抓市容环境、集贸市场、环境保护等专项整治。推行了机扫、洒水、人保相结合的道路保洁模式和工作制度,城区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机械化清扫率保持在35%以上。25个城中村和15个城乡结合部全部建起了专职保洁队伍,落实了检查考核奖惩制度。
肥城的创卫是对城市从“面子”到“里子”、从形态到人文的一次浸透骨髓的洗礼,通过创卫,创齐了人心,创美了环境,创实了基础,创高了素质,创绿了家园,不仅创出了城市形象之美,更成就了城市内涵之美,真正成为“人文、生态、宜居、精致、健康”城市。
新闻推荐
本报3月27日讯(记者 董忆)今天,市文广新局公示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据了解,在各县市区推荐申报的基础上,市文广新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县市区及有关单位推荐申报的七...
新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