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莱芜的“钱”为什么贵?

莱芜日报 2010-03-31 00:56 大字

记者 景来新 通讯员 朱风华

从事流通行业的张老板,在近日从某金融机构拿到一笔贷款后,显得既高兴又无奈。高兴的是,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贷款终于到手了。无奈的是,他觉得贷款利息太高了。他说,同一种贷款,利息比周边地市要高。

和张老板有同样感觉的,还有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甚至一些政府官员也觉得这是个问题。

莱芜的“钱”真的贵吗?为什么贵?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进行了一番采访。

据有关部门介绍,2009年,全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53%,而莱芜市达到7.67%,这个数字比相邻的泰安市高出0.45个百分点。按这些数字看,莱芜的贷款有点贵是毋庸置疑的了。

根据市场经济常识和传统文化中“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莱芜钱贵,说明莱芜的钱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现象。下面这组数据似乎印证了这个道理。据统计,2009年全省贷款总量人均水平为2.92万元,莱芜市3.41万元,而相邻的泰安市1.39万元,其所属的新泰市只有0.99万元,莱芜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和泰安、新泰高出0.49万元和2.02万元、2.42万元。

从这些数据看,莱芜的钱贵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而据有关资料介绍,莱芜市2009年的利率已经有所下降了。2009年,全市8家银行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67%,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2.29个百分点。其中,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莱商银行、市农信联社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1.59、1.65、2.95个百分点。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贷款基准利率下降。因为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4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一年期贷款利率为例,利率总水平从年初的7.2%下降到12月23日的5.58%,净下降1.62个百分点。基准利率的下降,直接带来了2009年全市利率总水平的同步下降。另一方面是全市银行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采取了向企业让利的信贷政策,贷款定价总体水平有所降低。

应该说,近年来莱芜市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其中银行的贡献有目共睹。所不同的是,人们在谈论“贵贱”的时候,往往忽略一个问题,就是银行本质上也是企业,是买卖“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企业,而企业的最大目标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资本市场多年来一直处于“卖方市场”的境地。既如此,价格的主动权自然也就不是掌握在“买方”手中了。

同时,仅就莱芜市来讲,由于金融竞争还不充分,缺乏市外股份制银行等分支机构,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在不同的信贷领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现象。缺乏竞争的市场必然导致贷款利率高启,这也是造成莱芜市贷款利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另外,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莱芜市部分银行机构市场定位还不够准确。据调查,目前莱芜市部分银行仍热衷于“垒大户”,个别银行甚至将信贷资金的60%—70%都投向了“大户”,而对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的热情不高,客观上造成了中小企业信贷资源紧缺,相应抬高了中小企业贷款定价。

一些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问题,引起银行的警觉,这也是贷款“贵”的一个原因。主要表现为,部分中小型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账目不清、财务报表随意性较大,银行部门要收集真实准确的信息比较困难,致使这部分中小企业很难在银行机构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加之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等手段,使这部分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居高不下,相应抬高了贷款整体利率水平。

对此,有关机构分析,莱芜市贷款利率偏高合法却不一定合理。就目前看,莱芜市较高的贷款利率仍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的广大中小企业和农户,这虽然合法却不一定合理。一方面,过高的贷款定价使农民或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利息支付较多,生产成本加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影响了农民增收,不利于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一味提高贷款利率,不但会使银行本该收回的贷款利息收不回来,也会使一些贷款户在成本增加的压力下,经营效益下滑,还本付息能力降低,还款意愿淡化,甚至诱发恶意逃债,客观上使银行部门的风险加大。

业内人士建议:一是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广大农户和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环境建设,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二是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市外银行机构,在全市形成充分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三是银行机构应进一步健全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加强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合理让利中小企业,积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四是随着国家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开放度会越来越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会越来越宽松,广大企业主一定要破除传统理财观念,解放思想,扩大融资视野,勇敢地走出去,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找新的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手段,为企业发展寻找更多的“推手”。

编后话:本文仅就“莱芜钱贵”的表面现象作了一些调查,其中还有更多的“内容”尚待挖掘,记者在此只是抛砖引玉,欢迎广大读者,尤其是企业经理和财务人员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发表看法,甚至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本报将适当选择部分观点予以刊登或编发“内参”。文章可发至lwrbjlx@163.com。 

新闻推荐

莱城区商标注册取得历史性突破有效注册商标总量1244件,占全市73%;驰名商标2件,占全市50%;省著名商标19件,占全市73%

本报讯(通讯员 区公尚)莱城工商分局立足职能,积极作为,把实施商标战略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来抓,以增加商标总量、增强企业商标意识、优化商标结构、提升企业产品...

新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