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盏灯,他是一团火 “300人口述孔繁森”项目纪实之二
图一:孔繁森送给吴西祥的记录本
图二:孔繁森为战友义务理发时用的理发工具
■文/图 本报记者 朱玉东
“300人口述孔繁森”项目组工作人员采访了孔繁森众多生前好友、同事。
当事人的讲述中,有孔繁森“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家国胸怀,也有孔繁森“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精神境界。孔繁森的善良、无私,让跟他一起工作生活的同事好友难以忘怀。在济南军区警卫营服役期间,孔繁森和战友感情深厚,亲如兄弟。在战友心目中,孔繁森是一盏灯,也是一团火,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题记
“说是去探亲,他却在我老家帮忙干了7天活儿”
“孔班长的故事,三天三夜也拉不完。”在接受项目组工作人员采访时,孔繁森生前战友吴西祥心情激动。
吴西祥是泰安市宁阳县夏庄村人,1965年参军入伍,和孔繁森一个班,孔繁森是副班长。
吴西祥说,那时候是学习雷锋最为火热的年代,“孔班长就是活雷锋,好事做了一箩筐,但从来不给别人说。”吴西祥说,当时他年龄小,孔繁森非常照顾他,每次他头疼脑热,孔繁森就帮他去医务室拿药,再端来热水让他吃药。
让吴西祥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1966年孔繁森利用探亲假到吴西祥的老家参加义务劳动。一天,孔繁森对他说,打算利用探亲假去泰安一趟,顺路到宁阳看看,问他有没有空。吴西祥没有时间,便没跟他去宁阳。孔繁森回来后,只说夏庄村的村民很好,待人很热情,其他的没说什么。直到吴西祥退伍回到家乡,才听村干部说,他的一个姓孔的战友曾经到村子里帮忙干了7天活儿,白天帮着垒猪圈,晚上帮着挖沟,和蔼可亲又能干,大家都很喜欢他。吴西祥说,孔繁森在部队从来没说过这件事,如果不是村干部告诉他,他也一直蒙在鼓里。
2006年,吴西祥带着孔繁森送给他的一个记录本来到聊城。吴西祥说:“聊城人民对孔班长很有感情,我坐出租车去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时,司机听说我是孔繁森的战友,坚决不收车费。”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他把自己了解的孔繁森的故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他说,自己虽然是一名农民,但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如果自己不说,就对不起战友,是对党不忠诚,对国家不忠诚,他有责任宣传孔繁森崇高的精神,更要让孔繁森精神在夏庄村一代代传下去。
“每月津贴只有10元钱,他却偷偷给我家寄了40元钱”
2014年7月16日,洪亚彬、刘建国、赵亮亮、刘一星几人几经辗转,在江苏新沂采访了孔繁森当年的班长臧秀启。
“孔班副是一个大好人。”当时,臧秀启任班长,孔繁森担任副班长,两个人关系很好,他平时称呼孔繁森为孔班副。臧秀启老家在苏北,家里比较困难,父母二人都疾病缠身。有一次,他接到家信,说父亲病重卧床不起,他非常伤心。
不久后,家人来信说用他寄的20元钱给父亲买了药,父亲的身体状况开始好转。臧秀启说,自己没有给家里寄钱,不明白怎么回事。
又过了一段时间,家人在信中说,这次他寄的20元钱给家里解决了大问题,一部分钱买了粮食,一部分钱给父亲买了药,父亲已经康复了。
臧秀启很感激那个给家里寄钱的好心人,但不知道去感谢谁。
过去寄钱时,汇款单上都有留言,臧秀启就让家人把汇款单寄给他。一看留言,臧秀启就看出来是孔繁森的笔迹。臧秀启去找孔繁森求证,孔繁森刚开始不承认,直到臧秀启拿出汇款单,孔繁森才承认寄了钱。
“他像兄长一样关心战友。”臧秀启说,他们训练强度大,一天下来很辛苦,晚上,孔繁森会给战友们倒好洗脚水,让大家放松。
周末,战士有时间到街上转转,但孔繁森一般不出去。等大家走了,他看看谁的衣服袜子脏了,就拿出来洗干净;谁的鞋子破了,就拿出针线包把鞋补好。
有次,一名新兵回来,发现孔繁森帮他把衣服洗好了,把鞋补好了,感动得哭了:“孔班长对我太好了,我一定安心服役,保家卫国,当一名人民的好战士。”
臧秀启说,孔繁森做好事不是作秀,他是对人实实在在的好,随时随地都在替别人着想。臧秀启曾经在部队附近的一所小学担任过校外辅导员,孔繁森就带着他一起到新华书店给孩子们买儿童读物。到学校送书时,孔繁森对学生说,这是臧叔叔买的书,其实,买书是孔繁森花的钱。
孔繁森在部队时买了一套理发工具,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战友、学生义务理发。在他退伍时,他把这套理发工具送给了臧秀启。退伍后,臧秀启一直用这套理发工具给附近群众义务理发,并一直珍藏在身边。后来,他把这套理发工具捐给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臧秀启退伍后曾在教育部门和工商部门任职,受孔繁森的影响,他清正廉洁,并教育子女学习孔繁森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精神。
新闻推荐
经验成果固化为法治保障,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山东省公共法律服务驶入法治化轨道
公共法律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今年1月1日,《山东省公共法律服务...
宁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