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粮食产业链建设提升优质粮食工程 宁阳探索现代农业综合发展之路

大众日报 2019-06-21 10:01 大字

作为传统的粮食生产大县,新形势下如何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由粮食大县变成粮食强县?宁阳县在加强粮食产业链建设、提升优质粮食工程方面,正不断“强筋壮骨”,探索现代农业综合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刘涛

本报通讯员李晓君王春阳

解决“丰收后的烦恼”

“玉米、小麦收获后必须及时进行晾晒,以前苦于晾晒条件有限,特别是赶上阴雨天气,往往造成霉变等损失。小麦、玉米的储存就成了大难题。”宁阳县鹤山镇种粮大户韦春庆说,现在好了,合作社上了烘干设备,我们可直接把粮食运过去进行清理、烘干,解决了“丰收后的烦恼”。

“现在我们把粮食拉来,为农户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实现了产后节粮减损,增加了粮农收入。”宁阳县丰沃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永林说。

与专业储粮机构相比,农户储粮在防潮、防霉变、防鼠疫、防虫蛀方面承担更大的风险,损耗约6%。去年宁阳县丰沃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运营以来,为粮农烘干小麦2000吨、玉米11000吨,代储存2600吨、代销售3000吨。记者按去年产后服务中心“五代”总量18600吨算了算,为农户减少了粮食损失近300万元。

合作社还将服务环节向产前延伸,实现机械收割、秸秆还田、土地旋耕、种肥同播、病虫防治等方面的“十统一”,既帮助农民解决了粮食种植、管理等环节诸多问题,又有力促进了优粮优产、优粮优价。“去年我们全程服务3000亩优质小麦、玉米田地,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生产,降低了种植成本,加快了农业集约化进程。”贺永林介绍,目前他们正加紧建设6000吨/年的高档五色面条生产线,建成后可实现粮食就地生产、就地加工、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助力三产融合发展。

闭合粮食产业链

宁阳县东疏镇孙集村村民郝祥社看着自家收割的麦子,乐呵呵地说:“这两年家里的小麦变成了订单式商品,从种植到收割一点也不用操心,比一般的小麦卖得贵还抢手。”

正是得益于“闭合粮食产业链”,郝祥社500亩的田地里播种、施肥、收割,统统都有人管,丰收时有专门的收割机开进地里,收割后直接装车卖进粮库。

“普通小麦到处都是,优质小麦价格高却收不到。”泰安鲁粮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福同告诉记者,“以往企业收购的小麦质量参差不齐,稳定的优质小麦来源,仅靠在市场上零散地收购不行,还是得走联合发展的路子,在源头上保证小麦的高质量。”

从种植普通小麦到种植优质小麦,从引领单干户变为产业联合体,宁阳县探索实施“闭合粮食产业链”,目前已试点东疏、伏山、鹤山等5个乡镇60多个村,覆盖面积5万余亩,涉及近2万农户。联合体由龙头企业鲁粮面粉牵头,提供良种,以优于市场价进行小麦收购;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为种粮大户提供化肥、农药、农机等配套服务;农户按照要求种植,省心又赚钱。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农业企业做市场、农户搞生产、合作社专注服务——专业分工、优势互补,产生了“1+1+1>3”的裂变效应。

科技融入面点加工

今天的订单南瓜馒头36个,全麦馒头40个,豆沙包66个,芹菜鸡蛋木耳包22个……凌云中央大厨房员工孔德莲正在控制屏上远程查看着面食加工车间的日常流程,在控制屏上点开生产指令单,“南瓜末0.4公斤、绵白糖80克、泡打粉10克、酵母10克……”各种面点的原材料精细到克数在屏幕上一一呈现,车间内根据菜单指令对馒头等面点进行加工,实现“一滴油”“一粒米”精准添加及成本智能核算。

在馒头加工区,几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在“上班”,和面、醒发、加工、整型……不过十几米的距离,大面团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个造型规矩、精神抖擞的生馒头。再经过醒发、热蒸、冷却、包装,就要走进超市、食堂了。

“通过手机下单,电脑终端把订单分配到各生产车间,生产过程手机端智能全监控,实时追踪各个订单的配送情况。”生产部经理孙辉介绍,大厨房管理人员、消费者,甚至食品监督部门,都可以进行720度VR手机可视,实现360度全流程监控。这样的新科技让馒头等面点加工的老传统“老树发新芽”、焕发新活力。

新闻推荐

一张粉皮的供给侧改革

□本报记者刘涛本报通讯员陶东宁董海格小满时节,碧空万里。走进宁阳县乡饮乡南赵村山东乡汇淀粉...

宁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