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 共建共享

泰安日报 2018-10-16 14:31 大字

(上接01版)“从小父亲教我诗书继世、忠孝传家,平常我是这样做的,也这样教育孩子,这是我们的家风。”村民张林伟说,门口挂上家风家训牌就像签了承诺书,既能自我警醒,左右邻居还能相互监督。

而在八仙桥街道川寺村,上世纪90年代就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最初不到五成村民上榜,而今已有90%农户成为十星级文明户。20多年来,“十星”没有陨落,反而越发璀璨。

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宁阳县确定了文明户、文明村、文明片区、文明乡镇、文明县“五级联创”思路,大力推进家风建设,在各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突出“百名最美宁阳人、百名优秀志愿者、百户好家风、百户优美庭院”等“十个一百示范引领”,有的村民还将家族祠堂、祖屋等改造成村史馆、家风馆、聚善堂等文化场所,多方发力提升群众文化涵养,让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吹”遍乡村田野。

文明新风倡树得怎么样,在婚丧嫁娶事宜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该县堽城镇保安村十几年倡导移风易俗,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丧事办理制度规定等,2008年做到扎纸最多五小件和废除雇佣鼓乐,2012年减除内柜、报丧人员,2015年去除孝服和提倡不扎纸。对文明治丧的丧主家庭奖励100元,不扎纸的奖励300元。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逐渐成为村里的新风尚。

“我们将婚丧事宜简化为无鼓乐、无流水席、群众负担小等‘七无一小’,对‘大总理’进行统一培训,使移风易俗更具可操作性。”宁阳县文明办工作人员说,目前该县562个行政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将操办要求写进《村规民约》。用小办法成就大文明,该县还搭建了“一个小广场、一个小站所、一个小场馆、一面小文明墙、一个小风采榜、一个小宣传栏、一个小广播、一个小牌子、一本小册子”的乡村“十小”文明阵地,让每一面墙都开口说文明话,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飞入寻常百姓家”。

联手共建 从“一时美”到“时时美”

“‘牛皮癣、大笔字’满天飞,虚假信息、夸张广告什么都有,房屋外墙、电线杆、垃圾箱都是重灾区。”在伏山镇后洸村,一说起之前“星罗棋布”的小广告,村民董春华就叫苦不迭。

而短短几个月时间,农村小广告已了无踪影。据介绍,宁阳县今年3月份启动了以属地为主、部门协作的小广告作战模式,环卫、城管执法、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出动,电话号码由公安部门纳入执法追呼系统,由通讯部门予以停机处理;制贩假证等非法小广告会同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严厉打击;设立举报电话,对举报线索及时查处。

“现在一有小广告张贴,工作人员就会第一时间到现场,消灭在萌芽状态。”伏山镇执法中队中队长曹忠攀说,该县将清理后的墙面绘制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十九大精神学习墙等内容,在社区、村居设置美丽乡村便民信息栏,增设部分公益广告位,让乡村成为有人气、有诗意的家园。

“短时美不是难事,长久美才是目标。我们一套班子、一个方案抓到底,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社会积极参与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宁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崔媛说,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全域文明工作小组,全县10个主要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镇街相应成立组织机构,联手共建全域文明。

常态化督导考核,也是保证“时时美”的一道力腕。该县建立“统筹协调、分工负责、联席会议、明察暗访”运行机制,与工业经济和重点项目同时调度打分,一月一调度、一年两次大观摩,在考核机制上纳入部门单位、镇街“一把手”工作实绩考核范畴,根据考核等次奖优罚劣,做到科学考核、刚性兑现。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多万元专项资金,“以奖代补”扶持全域文明建设。

“将全域文明的美丽乡村转化为经济实力,让百姓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宁阳县委书记刘学保说,下一步,该县将更好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全域文明建设推进中破解更多难题,用打造全域文明来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收获更多幸福感。

新闻推荐

发展智能化养猪建绿色奶牛养殖场鸡粪里藏有“金疙瘩” 宁阳:让“绿色养殖”处处开花

◆宁阳县抓住农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绿水青山间,“绿色养殖”处处开花,多元养殖品种争奇斗艳,一...

宁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