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能化养猪建绿色奶牛养殖场鸡粪里藏有“金疙瘩” 宁阳:让“绿色养殖”处处开花

大众日报 2018-09-08 03:46 大字

◆宁阳县抓住农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绿水青山间,“绿色养殖”处处开花,多元养殖品种争奇斗艳,一张智能化、生态化、无害化的畜牧产业图谱正泼墨绘就。

□本报记者姜言明刘涛

本报通讯员赵峰张洁

智能化:

让“猪倌”工作更体面

“打开手机就能监控3000多头猪的生长动态和饲养情况”。宁阳县蒋集镇的绿茂源家庭农场场长孙本安自豪地说。去年,种粮大户老孙采用“温氏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开始转型发展他的智能养猪事业。

老孙农场新上一整套智能化养猪设备,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发展智能化养猪。农场实现自动控温、自动喂料、自动除粪等。饲养员只要在电脑旁动动手指,就可以远程操控,完成饲养过程。

智能养猪把人从“脏苦累臭”中解放出来,让“猪倌”工作更体面,代表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与传统养猪相比,智能化养猪提高了饲养密度,一样大小的猪舍能多养80%的猪,3000多头猪只雇了3个人看管。”颇精明的老孙算起了细账,“省下的成本就是利润,这一头猪利润就抵得上半亩地。”

要向智能化要效益。智能化装备的不仅是猪舍,在宁阳应用物联网实行智能养殖的示范企业——西岭凤凰蛋鸡场内,鸡舍的每一层都安装无线温湿度传感器,无线光照度传感器,无线氨气传感器等,传感器将数据上传互联网主机,主机通过互联网云端将温湿度、光照度,氨气信息展示在终端。

“终端能把通风时间精确到秒,能把开窗大小精准到度。”西岭凤凰农场场长刘艳说,和照顾孩子一个道理,蛋鸡在舒适的环境下才会心情愉悦,才会产蛋多,才能产生更多效益。

生态化:

奶牛场成“绿色引擎”

在东疏镇,溢源奶牛场逐步摸索出“奶牛—污水—沼肥—苗木、核桃”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136亩规模的农场几乎不存在水和废物污染。“牛场还流转了1000多亩地,种植高端苗木为了消耗污水,种核桃等是为了消耗牛粪和沼渣,现在苗木和核桃每年为农场带来300多万元收入。”奶牛场场长王传刚说。

与传统养牛场不同,从建场之初,溢源以1200多头的规模化养牛养殖场为“核心区”,形成了以核桃、苗木、花卉、玉米等种植为主的“配套区”,“配套区”以培育配送服务链为主。溢源与周边村庄形成了相互给养关系,每年吸纳100多名农民就业,溢源俨然是当地农村发展的“绿色引擎”。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已在这片土地扎根,一座座智能化、生态化、无害化的农场成为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有效载体。目前全县20家奶牛养殖企业已发展建立自属种植基地8万余亩,粮改饲由“负担”巧妙转化为农场的“财富”。

“通过形成农牧生态循环模式,维护畜禽健康养殖、变废为宝、优化农产品供给、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县畜牧局局长张会明说。

无害化:

鸡粪里藏有“金疙瘩”

在宁阳牧壮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养殖污水通过10个处理池9道工序进行除菌无害化逐级处理,出水质量达到农用灌溉水标准,可以直接灌溉附近耕地。鸡粪在鸡舍通过传输带自动运出,出售给宁阳本地肥料场进行发酵制成有机肥,场内实现“鸡粪不落地”。牧壮养殖基地负责人毛金国告诉记者:“每天仅卖鸡粪就800多元,够给八九个工人开工资的,想不到鸡粪里藏有‘金疙瘩\’!”

现在,全县大型规模养殖场均配建处理设施,或生产沼气,或生产销售商品有机肥,或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以便就近消纳。宁阳正大养殖场的4座沼气池,建成3年来不仅解决了本场粪污治理问题,还同时为场区周边110余户村民解决了日常生活用气问题。

“现在,全县病死畜禽是集中收集委托邻市处理,下个月宁阳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就能投入运营。”张会明介绍,该项目年设计处理病死畜禽3000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前景广阔,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畜牧业。

这两年,宁阳在做大做强生猪养殖畜牧产业的同时,奶牛、鸡、鸭、蜜蜂等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宁阳畜牧逐渐告别“一猪独大”旧模式,迎来多元特色、“六畜兴旺”绿色发展的新业态。

新闻推荐

宁阳县文庙街道 文艺展演获群众点赞

本报9月5日讯(通讯员张琪)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9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近日,由宁阳县委宣传部、宁阳县委组织部主办,宁阳县文庙街道...

宁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