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天斗地治荒山 村民致富心里甜 ——记宁阳彩石村党支部“三不下山”书记辛丕勇

泰安日报 2018-06-23 09:32 大字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隆德

6月正值桃子开始收获的季节,宁阳县经济开发区彩石村彩山上成片的桃树上挂满了泛红的果实,漫山遍野的果园里一派收获的繁忙景象。半山腰的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成筐的桃子已经堆积如山,彩石村党支部书记辛丕勇高兴地说:“战天斗地治荒山,真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现在我们就感到了一个字——‘甜\’。”

●荒山变成百果园,村民丰收享收益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彩山脚下的彩石村。在半山腰的金彩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村民张现元正忙着分拣刚摘下树的桃子。“我和儿子一共承包了30亩山地,其中有11亩葡萄和3000棵桃树以及核桃树,一共有5个品种的桃子,今年是见效益的头一年。”张现元说,栽种果木的山地曾经是荒山荒滩,只能种种花生,且由于山上水源匮乏,收成也只能是看天吃饭。现在他承包的30亩山地硕果累累,农副产品收成可观,这是他们一家从前想都不敢想的。

地处宁阳经济开发区的彩石村共有土地面积4500亩,大多以山地丘陵为主。一直以来,整治荒山、发家致富是几代人的心愿和梦想,由于缺少资金和水源,一直没有实现。2007年,辛丕勇任党支部书记后下定决心实现这个梦想。

“彩山百果园几年前还是一片毛草窝,高不见树、低不见粮。短短几年时间,荒山变青山,我们干了三件事儿。”辛丕勇介绍,2009年,首先确定了灌溉用水源地,在邻村打了两眼深井,经过3公里路引水上山,解决了缺水难题。到了2013年春,彩石村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把800亩山地流转过来,然后聘请专家作了规划,终于打响开山攻坚战。

●800亩荒山变成了1200亩梯田,吸纳资本破僵局

辛丕勇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记忆犹新。“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在上山搭起窝棚,支起灶台,规定了三条铁的纪律,也就是‘三不下山\’政策:一是干部黑白不下山,二是再苦再难不下山,三是干不完、干不好不下山。”辛丕勇回忆说,当时几十台挖掘机、铲车,上百口人,修路的修路、架桥的架桥……干部分片包保,交叉施工。全村村民在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下,齐心苦干,新建拦河坝4处、过路桥7座、铺设管道2万多米、新修道路20公里,硬是把800亩荒山变成了1200亩梯田,栽植各种果树10万余株。

荒山整治有了样子,可要想依托彩山做文章,变山区劣势为发展优势,让荒山变良田,还急需资金注入。“为了找到山地开发、林果种植、富民强村的路子,我们结合山地多、荒地多等特点,村党支部通过多方考察和集体商议,确定了靠山吃山、发展林果的思路。”辛丕勇告诉记者,村党支部在积极对上争取、申请小额贷款、发动社会赞助,筹资200余万元的基础上,整理山地、修整田间道路、铺设电缆,解决了彩山水、电、路等问题,同时还采取吸纳资本来破解僵局。“我们的资金主要来自于3块,集体贷款300万元、大户入股300万元、上级扶持200万元,共800万元。”辛丕勇说,村集体没资产,银行很难放贷,为此,村干部带头做通了家属的工作,用自己的房产家产作抵押作担保,村集体先后分4次从银行贷款300万元,解决了启动资金,打开了局面。不到半年的时间,山上整出了形象,有了看头,群众看到了希望,到2013年底,先后就有20个大户以资金入股300万元,也有56户村民以劳力入股的形式积极参与进来。

●“园中园”分片包保管理,实现人均效益及分红6500元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辛丕勇带领干部群众为开垦荒山吃尽了苦头,可是看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心里也觉得值了。

而成事、出效益,管理是关键。彩石村首先建章立制,实行统一种植规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服务等“六统一”的管理制度。然后细化管理,实行“园中园”分片包保的管理方式,将1200亩大果园,按照5亩—30亩不等,划分成56个小果园,由56户劳力入股的村民分别进行管理,干部分片包保。最后收益分配,实行“总算账、按比例、分等级”的收益分配办法,让利于民。2016年,合作社收入260万元,劳力入股的分了128万元,资金入股的80万元,村集体收入26万元。预计到2020年,合作社收入可达1000万元,村集体收入100万元。这样,集体300万元的贷款用不了几年就能还上,社员更是提前见利。

“园中园根据每块果园的土质不同,果树的产量不同进行了分配,劳力入股的村民也可以享受到果园带来的收益。”辛丕勇说,通过科学规划,原来的荒山变成了宝地,在基础设施完善后,村党支部牵头注册了彩山庄园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桃树、板栗等10多个林果品种6万余株,打造葡萄园、板栗园、桃园等80多个小园区,推出田园风光欣赏、瓜果采摘等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同时坚持空间整合和资源利用,发展树下经济作物种植,实现了月月开花、天天有果、四季常绿,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苦干,就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实干,就是面朝黄土,从土地里刨食,从土里淘金;巧干,就是想方设法,把土地流转过来,把资本吸纳进来,把生产发展起来,咬紧牙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彩石村在辛丕勇的带领下,创新方式走上了富民强村的道路。“我们本着创新股份合作模式,采取单位资金入股、‘两委\’成员率先入股、个人资金入股、技术入股、人力入股等方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以人定树、精细管理。”辛丕勇说,彩石村以小园区为单位,每10个小园为一组,群众认领责任、精细管理,人均每年可领取效益工资及分红6500余元,实现了全村村民的共同富裕。

新闻推荐

伏山镇中心小学 组织办公室文化创建评比

本报6月19日讯(通讯员张玉萍)近日,宁阳县伏山镇中心小学组织办公室文化创建评比,全校共15个办公室涉及90余名教师参与本次活...

宁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