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国将调减籽粒玉米面积1000万亩,改种大豆、油料作物、青贮,调整后—— 让农民知道“致富风”往哪吹

泰安日报 2017-06-16 10:08 大字
 

□记者 董文一 通讯员 赵峰

看完《新闻联播》,老张锁着眉头去麦子地里溜达,老张高兴不起来,愁的是收了麦子下一季地里该种啥?

老张猛嘬了一口香烟对记者说:“去年玉米一斤才7毛多,比往年一块多差太多。”50岁的老张家住宁阳县吕兴村,是个伺候了30多年庄稼的老把式,前几年玉米价格高,除了自家的5亩地,他又承包了邻居的10亩地。2016年秋收,玉米产量上去了,可价格降下来了,这让老张颇上火。老张说,按亩产1200斤来算,一亩玉米才卖800多元,除去种子、人工、化肥农药、浇地、机收等支出,每亩赚500多元,其中10亩流转地还得刨去每亩半年400元的土地承包金,这一季15亩玉米还挣不到4000元钱。

这一年玉米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让老张好心焦,老张拿捏不准收了麦子地里该种啥。当记者问老张为啥不改种豆子,老张随手捡了根木棍在地上比划着,给记者算起了一笔细账:种豆施肥较少,每亩大豆成本不到200元,本地大豆亩产380斤左右,每斤2.2元,算下来一亩能赚600多元,看上去种大豆比种玉米每亩能多赚100元,但种豆怕天气反常造成花而不实,机收和爆荚对豆子产量也有影响。

如果没有订单,农户不敢大规模种豆子。像老张一样,村里许多农民都很困惑:有的想调减玉米,却不知道该种啥;有的担心继续种玉米不知收益如何;还有的担心替代农作物将来会滞销……

第二天,记者又来到老张家,进了屋,还没等记者坐下,老张便急匆匆地发动了农用三轮,火急火燎地拉上记者去40里外的宁阳县农业局,原来他是想去那里请教一下专业人士。

到了县农业局,我们找到了生产和计划科科长黄晓伟,老张讲了自己夏种的“烦心事”。黄科长耐心听完老张的“烦心事”,给我们讲解了玉米价格下跌的原因:现阶段我国玉米供过于求,取消玉米临储政策,玉米全凭市场定价,价格下跌是必然的,今年玉米价格应该也不会很乐观。

交流时,黄科长还建议老张尝试种点花生。去年宁阳县果庄的徐峰种植了50亩花生,尝到了甜头,今年购置了收花生的农机,还打算把种植面积扩大两倍。见老张有些感兴趣,黄科长给老张算起了种花生的收益,沙地里每亩花生带皮果能产650斤左右,每斤2.5元,农资、地膜加上种前犁地、半机械收刨、脱果、脱粒,每亩成本不到600元,虽然种植花生较麻烦,前期农资投入相对多,收刨机械化程度也不算很高,但是每亩还是赚得比较多的,况且花生的销路也比较广。

黄科长说,“这两年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颇大,2016年高值田、设施蔬菜、有机蔬菜面积分别达到45.1万亩、11.5万亩、6万亩,比2015年分别增加18%、15%、58%。比如春花生,2017年宁阳全县播种了13.1万亩,比去年增长8%。”

见老张和黄科长讨论得热烈,县农业局局长靳茂永也参与进来。“其实种什么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改种前一定要找好销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靳茂永认为,“种植结构调整就是要让农民跟着市场走,龙头企业引领、合同订单都是办法,要把有关市场的大数据整合成便于农民接受利用的信息产品,让农民知道市场“致富风”往哪个方向吹,这都要求我们农业部门要把公共服务这块短板尽快补起来。”

听了黄科长和靳局长的分析和意见,老张脸上多日的凝重神色一扫而光,从农业局出来,不顾天晚,执意要去种子市场转一转。在市场选种间歇,老张掐灭了手里的香烟,坚定地和记者谈起了他的夏种规划:15亩地,1亩种大豆,4亩种花生,剩下10亩求稳,还是种玉米,其中包括2亩青贮。

以往农民站在田间地头上,看见别人种啥就种啥的传统种地模式悄然发生改变。跟风种地,盲目种粮,现在正朝着结构优化、科学管田、订单种植方向发展……

新闻推荐

葛石镇 密织校园安全防护网

本报6月13日讯(通讯员赵正波张波)近日,葛石镇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活动,围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校舍安全、防溺水教育等重点环节,抓好单位自查、督导检查和整改落实,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

宁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