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堽城镇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 千年陋习“一刀”根除
□通讯员 刘佳 徐克溪
“真没想到,给老人办丧事比我预期的省了1万多块钱,‘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旧风气的确应该改了。”谈起当初给老父亲办丧事,宁阳县堽城镇的村民张子子深有感触地说。
曾经在堽城镇,每逢婚丧事宜,必定大摆酒宴,铺张浪费,互相攀比,致使讲“排场”的陋习愈演愈烈。现如今,随着堽城镇移风易俗活动的深入开展,综合治理使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的“面子工程”少了,把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的村庄多了。移风易俗的春风吹遍了刚邑古城角角落落,“厚养薄葬”、婚事简办、勤俭节约的新风温暖着堽城镇群众的心。
制度先行,把规矩“立“起来。为深入推进全镇移风易俗活动的开展,提升乡村文明,堽城镇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出台了《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简办婚丧嫁娶和相关事宜的实施意见》及具体规定和办法。在具体操作的程序上,对人员、车辆、场所、席面、鞭炮、音乐等方面提出了一个个详细的标准。
两年间,堽城镇村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理事会统一管理、监督、办理婚丧事及相关事宜,做到了“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人办事”。为提升群众对移风易俗的认知度,堽城镇通过专题会议教育、张贴宣传标语、进行文艺演唱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发动,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形成文明、节俭、健康办婚丧事的良好风气。
堽城镇还针对党员干部出台了办婚丧事及相关事宜的专项报告规定,规定了事前事后双报告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住了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奢侈之风。
干部带头,把新风“立”起来。都说上行下效,事半功倍。可当事情真的轮到自己头上,并不是人人都想得通。就在堽城镇刚刚出台规定不久,有个村干部要给儿子办结婚仪式。按规定,作为村干部,他要到镇纪委、监察室进行报告备案,可他当时就是想不通。当时的分管镇领导连夜赶到他家,给他做思想工作。深夜的一番促膝长谈,让他一下子转过弯来。儿子婚事当天,他一切从简,从当初计划的花费10万元,节省到2000元,事虽办得简单,但依然喜庆热闹。他的行动感染了全村群众,许多想大操大办的也都打消了念头。
在堽城镇纪委、监察室的桌面上,翻开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的报告,里面记载着每位干部“办事”的前后经过,时间、地点、操作过程、参加人员、标准等内容,每一项都有详细记录。堽城镇从制度上扎紧了党员干部大操大办的笼子,给大操大办上了一道道结实的“紧箍咒”。
言必行,行必果。堽城镇对违规操办婚丧事及相关事宜的党员干部毫不手软。两年来,先后对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分别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群众参与,让日子“美起来”。辛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宁方元在村委办公室里翻来覆去地找当年那块辛安村红白理事的牌子,上面有具体操办婚丧事的规定和标准,但始终找不到。宁方元说,其实对于牌子的内容,村民都已入心入脑了,而且都已付诸实施了,这块牌子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提起建立辛安村红白理事会的初衷,宁方元算了一笔账,过去辛安村办丧事,光夜祭一项,设席、摆席、烟酒、请戏班子,一般花费四五千元,有的甚至上万元。在镇里的大力支持倡导下,村里建立了公墓,设立了公共灵堂,办丧事一律由村红白理事会操办,村民不用花一分钱,而且办得既节约又体面。
短短两年间,堽城镇各村红白理事会已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1200场,为群众节约资金4000多万元。
正如堽城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所言,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德政工程,更能协同脱贫攻坚,不仅仅节约了资金,而且端正了党风、政风,也带动了村风民风的根本好转,更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堽城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千年陋习“一刀”根除。移风易俗的时代新风正在堽城大地悄然形成。
新闻推荐
近日,宁阳县堽城镇袁庄村新建的9个地瓜秧苗培育大棚内一片繁忙景象,每天有10万株左右的地瓜秧苗从这里销往济宁、汶上等地,秧苗供不应求,按照每株8分钱的价格即可创收10万多元。图为农户处理新长出的...
宁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