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人为本暖民心 ——迎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系列述评之民生篇

泰安日报 2017-02-08 00:00 大字
 

□记者 朱新宇 徐文莉

一部历史,总是在不断演进中续写新篇章。

一座城市,总是在次次跨越中实现新发展。

民生改善之路,正是这条发展轴线上最经久、最闪亮的一环。它重投入、轻产出,它暖人心、接地气,它从不曾设立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五年奋斗,五年辉煌。自2012年以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愈发成为泰安发展的鲜明底色。尽管面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但泰安市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和保障力度从未放缓,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相继落地,让“民生分量”再增重,“民生福祉”再增进,“民生温度”再提升。

幸福教育硕果累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追求优质与均衡,是泰安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懈追求。五年来,全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目标,以实施幸福教育为总抓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各级各类教育呈现持续、健康、均衡发展态势,教育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泰安教育出色的5年答卷上,成绩的背后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印记。

——全市6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肥城、泰山区、宁阳、新泰创建为“省教育工作示范县”,2个分别创建为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泰山区)和实验区(岱岳区),2个立项建设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岱岳区、宁阳县)。全市“两基”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语言文字工作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评估。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累计投资13.18亿元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开工项目824个,竣工项目668个,为382所学校购置了教学、生活设施设备;累计投资38.3亿元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项目开工273个,竣工183个,新增学位7.7万个,新增教师4058人。

——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受教育权利。基本建立起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5年来,共计为23.4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资助金2.34亿元,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以输入地政府管理和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全市2.32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奖项、高校自主招生人数连年居全省第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效益不断提高,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大幅增长,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师资配置。加强教师培训培养,教师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全市支教走教教师达5000多名,开展国家和省、市级各类校长、班主任、教师培训25万人次,培养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名师、名校长1800多人。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打造幸福教育的道路上,泰安教育系统砥砺前行,留下了一个个铿锵的足印,更留下了幸福的味道。

织就民生保障“幸福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5年来,全市扎实履行保障基本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国防建设、强化社会服务基本职能,全市民政工作综合发展水平全面迈上新台阶。

社会救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让这座城市的“人情味”愈发浓重。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五年前的月均301.25元、年均1487.5元,提高到499元和3562.5元,保障标准年均分别增长13.1%、27.9%,月标准比由2.43:1缩小至1.68:1。年发放低保金由2011年的2.63亿元增加到3.12亿元,增长18.6%。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面建立,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由2011年的2488元、1525元,增长至6262.5元和5050元,年均分别增长30.3%和46.2%。“一站式”医疗救助即时结算机制实现县级全覆盖,五年累计救助群众41.3万人次,累计支出资金1.13亿元。(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政企携建新农村 尊老爱幼传温情 ——泰安市工商局、无限极公司举行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捐赠活动

9月20日,由无限极(中国)公司捐资兴建的西刘村“老年活动中心”和“留守儿童之家”揭牌启用,这是西刘村老人、孩子在这个金秋季节的一大收获,也是西刘村的一件大喜事,给人温暖和希望。泰安市工商局、宁...

宁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