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移风易俗不比“面子”比文明

泰安日报 2016-11-02 00:00 大字

 

本报11月1日讯(通讯员 李辉 徐翠茹)在农村,婚丧嫁娶,件件是大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礼尚往来、相互攀比、讲排场、摆阔气”曾一度盛行,百姓身不由己,不堪重负。然而,笔者近日在宁阳县鹤山镇农村发现,这里已经兴起移风易俗的新风尚,丧事简办、婚事新办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花掉上万元给逝者办一场隆重的丧礼,还不如节约些钱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大辛村村民桑逢力说,原先村里办场丧礼,披麻戴孝、吹吹打打、花圈扎纸,程序繁多,花销很大,“就是为了要面子,让人觉得子女孝顺”。

后来,该村采取村规民约的形式定下“新规矩”:丧事上将“四六”席老做法改成标准为每人6元的“一碗菜”,取消“请职谢职”,削减香烟数量等,一场丧事下来,可为事主节省七八千块钱,婚事上也对聘礼礼金、婚车婚宴、招待标准等进行了约束限制。“事实证明,新约定迎合了群众的期盼,村民们都很支持,逐步扭转了百姓一直‘想改而不敢改\’的攀比操办的不良风气。”兼任村红白理事会会长的村支书桑民逢说。

从“丧事一碗菜”入手,鹤山镇大力开展“移风易俗除陋习、崇尚节俭树新风”活动,坚决抵制婚丧嫁娶等事宜大操大办,攀比成风,铺张浪费的陋习,着力营造勤俭持家、厉行节约的良好氛围。

上为之,下效之。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是改变社会风气,推动民俗转向的有效方式。对此,该镇制定出台了严格规范党员干部办理婚丧嫁娶等事宜的“八条规定”,规定操办本人和家人红白事时要从简、遵章、守礼,禁止向亲属以外的人员打招呼、收受礼金礼品,婚礼迎亲车辆不得超过6辆等。同时,每名党员干部均签订“公开承诺书”,实行报备制度,设立举报监督电话,推动党员干部争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自2014年“八条规定”实施以来,该镇备案办理婚丧嫁娶等事宜的有55例,未发生一起违反规定的行为。

“大总理”是村里主持操办红白喜事的核心人物,发挥着“主心骨”的作用。山后村“大总理”刘立宽告诉笔者,镇里专门针对他们开展了交流培训,对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标准提出了要求,并签订了责任承诺书,“原先我们是只管组织秩序不管排场消费,现在是有责任、有压力了,村里的每场红白事,我们理事会都靠上盯紧,严格遵守履行村规民约上既定的操办程序、标准,让事主既省心又省钱。”

目前,鹤山镇46个村居均已建立了红白理事会,86%的村修改了村规民约,对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标准、要求进行了明确。“找个‘好管家\’,让操办红白事有人管有人问,完善‘小宪法\’,让简办红白事有依据有保障,从而推动了移风易俗的‘软任务\’真正变成‘硬约束\’。”镇党委委员刘树见说,实行改革以来,该镇已累计为干部群众减负300余万元。

开展移风易俗,不仅要向旧传统“开刀”,推动形成新规范,还要丰富实践载体,大力倡树文明新风。为此,该镇设立了“双亲节”,让儿女把自己的生日作为父母的“双亲节”,对老人生前尽好孝道。同时,发起以“孝约”“信约”“慈善约”等为主题的文明之约系列创建活动,营造淳厚文明的新民风;深入开展“富美乐”幸福之家创建活动,先后共表彰了1000个“富美乐”家庭。而今在鹤山镇,一股新风正气正扑面而来,向善、向真、向美、向富正成为群众的自觉追求。

新闻推荐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最高资质AAA级企业 金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公告 金国拍公字【2016】第411号

受有关单位委托,我公司将于2016年11月16日上午10:00在泰安市泰山区岱宗大街279号东都宾馆四楼会议室群英厅举行拍卖会。一、拍卖标的:1、原建行东平县支行办公楼。主楼建筑面积1484.4平方米,配房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