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内联外引”育产业 激活“脱贫内动力” 宁阳:把贫困群众导入产业增收链条

泰安日报 2016-07-08 11:23 大字

 

本报7月7日讯(通讯员 李辉)盛夏时节,走进宁阳县磁窑镇刘家洼村生态茶园,缕缕茶香扑鼻而来,正在茶园清理杂草的贫困户杨伯武高兴地告诉笔者,“在家门口的茶园干活,一天收入四五十块,还不耽误照顾家庭,这日子更有奔头了!”

与杨伯武一样高兴的还有东庄镇南山阴村贫困户安孝菊。在***工作中,该村结合村民栽植林果的传统优势,积极引入工商资本,注册成立山东银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上千亩,建设了百果园示范基地,“现在土地保底收益加上在基地干活务工,一年新增收入三四千呢!”安孝菊说。而她所在的东庄镇,也立足南山阴村所在的南部山区经济林产业,规划发展苹果、核桃为主的林果种植基地6万亩,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430户。

“我们把农村经济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性举措,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多渠道增加收入,力求迅速实现脱贫致富。”宁阳县负责人说。按照计划,今年该县要完成40个省、市级贫困村脱贫摘帽任务,实现脱贫7041人,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41%。重任面前勇担当。该县在做好政策兜底扶贫的同时,精准发力产业扶贫,全力加快“减贫摘帽”进程。

产业发展是贫困户脱贫的主渠道和主动力,“要帮助贫困群众找准路子、找准产业、找准载体,把帮扶的资金、项目与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结合起来,把贫困群众导入产业增收链条。”宁阳县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该县依托资源优势和种养习惯,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牧则牧的原则,以“企业带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带贫困村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项目。今年,全县省市贫困村确定实施11个种植、13个林果、17个养殖和4个农产品加工业项目,着力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脱贫。

增收链条的打造不止局限在农业上,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在工业链条上实现了增收。在华丰镇马良村,整洁的车间,崭新的设备,忙碌的工人,刚投入试生产的科鼎特工贸有限公司绳索加工项目点激起了该村发展的一池活水。据村干部介绍,由于该村土地贫瘠,集体经济薄弱,发展传统农业空间有限,村里在市商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帮扶下,以扶贫资金入股成立合作社,再与泰安科鼎特公司合作,在该村实施拧绳加工项目,这样村集体、贫困户不仅可获得保底及分红收益,有劳动能力的十几位贫困群众还多了一份工资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新兴扶贫方式的融入,成为产业扶贫链条的重要一环。在葛石镇柳沟村、泗店镇肖村等村居,贫困户通过开办农家乐或采摘园、参与接待服务、出售自家农副土特产品等方式,吃上了“旅游饭”。而经过专业培训的贫困户还借助“爱尚家”“货郎鼓”等电商平台,拓宽了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销路,让村里有“宝”不愁卖。今年,该县力争发展电商服务平台7个,电商网站(网店)14个,开启扶贫脱贫新路径。

产业扶贫关键要汇聚扶贫合力。为促进产业扶贫顺利开展,今年以来,宁阳县积极整合人、财、物各类资源要素,汇聚攻坚合力。目前该县91个贫困村均有驻村工作组(队),299名“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常驻村居,帮助村里理路子、定措施、上项目。为支持贫困村特色产业项目发展,出台《宁阳县扶贫小额贷实施办法》,各级财政注入金融扶贫资金514万元,可放大扶贫贷款额度10—15倍,切实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仅如此,为鼓励更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到产业扶贫工作中,该县还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30人以上或带动贫困户10户以上的各类经营主体,在用地、财税、信贷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促其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了互利共赢。

新闻推荐

宁阳集中整治交通违法行为

本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桑蕊)14日零时至5时,宁阳县公安局组织开展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 为确保行动取得实效,该局从交警、特巡警、伏山、泗店派出所抽调120名警力分别奔赴...

宁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