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秸秆变废为宝 蘑菇养殖增收 废料有机转化 宁阳 蘑菇房里的“循环经”

泰安日报 2015-06-11 13:46 大字

 

本报6月10日讯(通讯员 王敏 高凤)眼下,正是广大农民朋友麦收的时节,可金黄色的麦粒分离出来以后,留在地里的秸秆又该如何处理呢?如今,宁阳县蒋集镇的农民朋友几乎都知道,这些秸秆是可以卖钱的,一车1000斤的秸秆运到泰山惠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可以卖上140元。

走进宁阳县蒋集镇泰山惠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除了4个大型蘑菇房之外,最显眼的就是厂房东侧堆积成山的“麦秸垛”了。工作人员驾驶着大型铲车正不断地把刚收购来的秸秆往预湿池里推。

“这些都是刚收购来的小麦秸秆,我们养蘑菇全靠它了。”公司负责人朱德奎指着这些秸秆对笔者说。据介绍,一座长70米、宽30米、高5米的“秸秆山”,仅够出菇面积为700平方米的1个出菇房的培养基用料。公司一共有出菇房14个,照此计算,仅他们每年用作蘑菇培养基的秸秆,就需要600吨。

说到这里,随行的村干部郑修同颇为自豪,“以前村民焚烧秸秆,对环境污染很大,一到秸秆禁烧的时候,我们村干部都很头疼。现在惠农公司把附近农户的秸秆以300元一吨的价格买来,不仅变废为宝,还解决了秸秆禁烧问题。现在周边的村民几乎不再烧秸秆了。”

随后,笔者来到公司的发酵隧道,只见工人正用抛料机将搅拌好的秸秆、鸡粪、牛粪混合物在隧道里摊开,经过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后,再由工作人员通过上料机将养成的培养基和蘑菇种混合后铺在出菇房的铁架上。“这一系列过程全部机械化操作,用工很少。”朱德奎说。

在其中一间出菇房,笔者看到,4列钢结构的培养架并列排开,每列培养架从上到下共分5层,大大小小的白色双孢菇分布在各个培养层上,景象煞是喜人。“每个培养架都配有升降仪,采摘起来很方便。”朱德奎说。笔者还发现,每个出菇房都有空调,实时监视着房内的温度和湿度。

在出菇房内,10余名工作人员正忙着采菇。工作人员手提装满白色双孢菇的提篮走出菇房,而这些刚采下的双孢菇,也早已被买家预定。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从第一批菌种进入菇房到双胞菇长出来需要1个月,一层培养基最多出4茬蘑菇,一个出菇房年产可达84吨,按照市场价5块钱一斤的价格估算,年收益能实现84万元。“公司生产的双孢菇主要送往天津,经销商不提前订货都买不到。”在朱德奎看来,双孢菇的市场前景非常好。

“废弃的培养基可以卖给有机肥厂,制成有机肥后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果农,实现二次利用。”秸秆养菇,菇料还田,一个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展现在笔者面前。

据介绍,该公司现在的生产规模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今年,该公司还想通过土地流转或者发展农户养殖等方式,大规模发展蘑菇房。“蒋集是一个养殖宝地,我们要让循环农业理念惠及更多的百姓!”朱德奎说。

新闻推荐

海力财富集团工会 荣获“五星级基层工会”称号

本报6月19日讯(通讯员 郭兴臣 王青)近日,从宁阳县总工会传来喜讯,海力财富集团工会被授予“五星级基层工会”称号。 近年来,海力财富集团在创建五星级工会工作中,严格按照《关于深入实...

宁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