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泰汶大地上的绿色梦想 ——全市国有林场的嬗变之路

泰安日报 2015-05-07 14:01 大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绿色,自古就是泰汶大地上动人心魄的色彩。

近年来,和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铿锵节拍,泰安的绿色生态梦想在全市人民心中蒸腾,渐行渐近。2011年10月,泰安市被纳入全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3年间,通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创新,泰安市13处国有林场在森林资源培育和产业结构调整上,走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逐步实现生态和发展双赢。

营林为主 生态优先

泰安市13处国有林场都是生态公益型林场,营林造林是其首要任务。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务林人都未停止过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开发和保护,从一棵树栽成一片林,从一座山栽成了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宁阳县国有高桥林场始建于1956年,位于大汶河南岸,总经营面积1.1万亩。2013年1月,高桥林场由财政差额补贴调整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这一次调整,实现了高桥人几十年的梦想,也为林场杨树育种研发带来了崭新的活力,并在其他物种的培育上也取得了新进展。”当年3月,林场从中国林科院引进葡萄牙杨等十多个杨树品种,等等,在林木种质资源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上展开积极探索研发。

1956年建设的徂徕山林场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之一,一度难以为继。2004年,随着国家对国有林场实施分类经营改革,徂徕山林场被划为生态公益型林场,恢复了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体制的变化让徂徕山再次获得生机,森林资源培育的步伐再次加快,森林蓄积量由2004年的36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60.05万立方米,实现“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提升目标。

用好优势 特色经营

生态公益型林场的木材全部禁伐,所以依靠砍伐树木获取利益已经不可能了,只有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特色经营来获取财富。

在改革过程中,泰安各大国有林场因地制宜,发展了林菌、林药、林禽等模式的林下经济,实现了经营方式多元化。

随着泰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有林场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大力招商引资,开发森林旅游。目前,泰安市已形成以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辐射带动徂徕山、莲花山、牛山、腊山等国家森林公园全面发展的旅游格局。去年,全市森林旅游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

补齐短板 增强后劲

国有林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存在诸多问题,人员问题最为严重。“林场产业结构要调整,发展方向要改变,就需要专业人才和能力。”记者了解到,以徂徕山林场为例,目前,林场职工平均年龄49岁,5年内将有150人陆续退休。职工中年轻且高素质人才少,护林队伍还不稳定。

随之而来的就是林场生态产品开发上的同质化与单一性,导致了林场自身“造血”功能的降低。目前,各大林场都在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但多数还是在做传统文章。国有林场当务之急需要做的,应该是对生态产品的深度加工,通过对经营权等的探索,寻找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创新之路来突破产业困境。

记者

 

朱冰

新闻推荐

泰安市新增一家具备进境 粮谷加工资质饲料企业

本报5月19日讯(记者 朱冰)近日,宁阳县一家饲料生产厂获得进境粮谷加工资质。截至目前,泰安地区具备进境大豆加工资格的企业1家;具备存储进境粮食资格的储备库2家;具备进境粮谷加工资格...

宁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