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岱下鲁班姜桂松

泰安日报 2014-08-06 15:41 大字

 

《姜公家谱碑》记载,“授御监生姜公,讳桂松,字兰如。来自章丘。闻岱下粥店风醇气厚,遂止焉。德配李孺人,生六子,悉具孝廉。公弱冠时,家境萧条,善庀工,能干超众。雍正元年,钦命修建泰山御碑。后七年,重修顶、岱二庙,遣官督理,公从事效命。越二年而工告竣,遂归里就农,因治家计于小康。公赋性仁爱,与世无竞,疎于持家,勤于为善。尝思及泮汶二河,源出山涧,每当春秋霖雨,水势涨发,浊浪排空,行人被阻,或壮行得渡,往往溺死。公怆然悯伤,慨然兴起,乃独力创修汶口桥七十二空,粥店桥十有七空,遂无阻隔之患焉。”

经人们几千年的相继开发建设,泰山留下了大量的石刻、庙宇、牌坊、桥梁。历经沧桑岁月,他们向我们诉说着古往今来千千万万建设者的心血、汗水和智慧。著名泰山工匠姜桂松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捐资建桥,其“豁大好施,于贫乏多所赈贷”的美名便代代传扬下来。一位普通的石匠,就这样走进了泰山史册,成为彪炳千古的历史人物。

姜桂松,字兰如,系石匠出身,人称姜鲁班,清初建筑设计大师。于清初从章丘逃荒来泰安,闻粥店“风醇气厚”,“遂宁止焉”,定居于粥店村。他以攻石起家,建造和设计技术精湛,时人誉为“姜鲁班”。

重修岱宗坊督建十八盘

清雍正八年(1731年),山东巡抚费金吾奏称:“(泰山)庙宇盘道倾圮,应加修葺”。清世宗诏发帑银,遣内务府郎中丁皂保、营造司郎中赫达塞对泰山进行全面整修。丁皂保首先重修岱宗坊,岱宗坊原创于明隆庆年间,后圮。重建时,基座顺利修好,因坊梁过重,数次起升失败,这时姜桂松向丁氏提出“堆土上梁”的施工方案,获得成功。姜桂松一时名声大振。

姜桂松高超的技艺征服了丁皂保,二人随成莫逆,丁皂保遂委派姜桂松督工修建泰山盘道等工程。姜桂松带领泰山石匠修建泰山中路盘道,最后克服困难修建了泰山十八盘,使丁皂保提前完成圣命。丁皂保犒赏姜桂松很多的银两,他都分给众石工,当丁皂保视察盘道时,沿途众工匠皆跪而谢赏,丁很为诧异,后问姜桂松。始知事之原委,由此更得丁之信任,于是把修葺岱顶及各处殿宇、神像、墙垣等工程都交给姜桂松,在姜桂松的带领修建下,“自岱顶以下,庙宇神像、墙垣、盘路焕然一新”。

补植五大夫松,恢复泰山文化景点,姜桂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遇雨,避于一棵大树之下,因大树护驾有功,遂封该树为“五大夫”爵位。谁知后世讹为五株。明代万历年间,古松被雷雨所毁。丁皂保奉敕重修泰山时,根据姜桂松的建议决定补植五株松树,姜桂松派工匠移植五棵形状好看的松树,种植在原来的地方,现存二株,虬枝拳曲,苍劲古拙,自古被誉为“秦松挺秀”,为泰安古八景之一。

捐资修建通西桥

泰山诸工程竣工后,姜桂松得银颇多,家境小康。但村西因泮河流过阻碍驿道通行,为方便于村人耕种,于是姜桂松发誓捐资建桥。

雍正十二年,姜桂松创修了泮河通西桥。创造性地利用了“T”字形铁钉,桥面石之间用铁把锔连接,桥墩用巨石叠起。此义举有碑为证,碑现立于通西桥东,碑高1.8米,宽0.8米,厚0.22米,由碑文知,此桥创修于姜兰如(桂松),因桥坚固异常,五十余年后竟完好如初,为免遭损坏,里人立此禁约碑。为桥立禁约碑,这在泰山周边是罕见的,这也说明了此桥的重要性。

通西桥位于粥店村西泮河上游。桥为17孔无栏杆式平桥,桥墩由四块整石叠起承重,另有两块靠住桥面两侧,迎水面做分水尖;桥面平铺五排,巨石之间用铁把锔连接。此桥用料硕大,造型古朴,简洁实用,浑厚中又不乏精巧。该桥不用碎石拼接起券,充分发挥了泰山花岗岩硬度高、抗性强的特点。如果没有娴熟的石作技艺和对泰山石的充分了解,是建不成此桥的。

2005年7月,通西桥西首六孔被特大洪水冲毁,粥店村投资按原貌修复,今保存完好,并立碑记之。目前该桥已被列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大汶口石桥

大汶口石桥又名“双龙古石桥”,石桥北起大汶口西南门,南至宁阳县茶棚村,属于明朝隆庆年间修建的一座横贯大汶河唯一的古石桥,是当时南北九省驿道的关键,清雍正八年六月毁于大水,因该桥修复工程艰巨,无人出资重修。只能靠舟楫运输,影响了南北交通。乾隆六年,在修建通西桥七年后,为保存南北通道的畅通,姜桂松捐资重修大汶口石桥。他倾其所有累积,亲自勘测设计,放弃原有桥基,巧妙利用汶河中间的一个小石岛,利用修建通西桥的经验,从泰山运来泰山石,利用修建通西桥的原班人马,日夜修建,姜桂松监督施工。不足一年即建成石桥。

石桥的选址极佳,颇显智慧。桥的上游是一片平缓的沙滩河底,桥的下游是一片岩石,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石桥的建成,结束了两岸人民往来仅靠舟楫的历史,沟通了南北商贸,也使大汶口成为经济重镇。曾有人赋诗一首:“汶河倒流水泱泱,两岸杏柳吐芬芳。古石桥上人如织,古镇城内商贾昌。”

大汶口石桥的建成,是继“汶河古渡”的一个飞跃,它结束了汶河两岸人民交往仅靠舟楫的历史,并促进了大汶口作为工商小镇的迅速崛起。据《泰安县志》记载,大汶口在明朝才由村升社,而社在元制为百户以上,可见当时的大汶口不过是一个小乡村而已。是交通为大汶口带来了繁荣,而大汶口石桥则功不可没。桥面石之间用铁把锔连接,桥墩用巨石叠起非常牢固。此桥造型结构与通西桥完全相同,比通西桥长5倍,是通西桥的升级版。现此桥被誉为“江北第一古桥”。

2003年,大汶口镇政府投资40万元对大汶河上的古石桥进行了全面整修和维护,在方便汶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同时,让这处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人文古迹重新焕发了生机。

□记者 陶园园

新闻推荐

东疏镇 专项资金保障孤儿成长

本报8月19日讯(通讯员 杜秋香 张安然)近日,宁阳县东疏镇民政室邀请县民政局负责同志对该镇15名孤儿进行了身份核查登记,并为他们发放了基本生活费,让他们体会到了社会的关爱。 东疏...

宁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岱下鲁班姜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