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高新区:再塑发展新优势

大众日报 2019-12-06 09:46 大字

□记者 姜斌 通讯员 吴志竟 报道

本报泰安讯 今年,泰安高新区以烟台高新区为学习标杆,坚持高点定位、高标推进,对照先进找不足,突出重点补弱项,聚焦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对标赶超,全力推动高新区经济建设实现新跨越。

高新区着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需求,突出省外国外“两外”,紧盯国内500强、世界500强“两强”,实施精准招商、专业招商。截至11月初,全区新签约项目51个,合同引资额326.02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完善“产才融合、园区引才”招引模式,把引才重点与产业发展精准匹配,量身定制招才政策,精准开展人才招引。投资25亿元的山东转化医学创新示范基地、15亿元的中韩高端芯片材料制备等一批高端人才团队项目相继落户高新区。目前在高新区创新创业的博士及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总量已突破290人。

对新签约入区项目,超前对接,及早做好规划、土地、环保、金融等要素保障工作,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对已开工在建项目,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包保领导每月到项目现场办公不少于8次,进展情况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评估,千方百计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强化“亩均效益”导向,实施腾笼换鸟,盘活闲置低效土地,目前已成功收回青年汽车、现代重工等11个项目低效土地近3000亩,保障了上海钜成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园、香港锋飞大载重货运无人机、华夏康宁高端制造产业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项目及时进驻,为高质量双招双引拓展了集约高效新空间。

围绕发挥政策、资金、平台等方面优势,高新区学习借鉴烟台高新区获批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经验,不断强化创新主体和创新载体培育,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攻关关键技术,激发创新活力。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1家;5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国家评价。

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园区企业与中科院、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目前,高新区研发平台达到202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48家。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9个,建成和在建孵化面积40余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或众创空间3个。同时,高新区还制定《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设立2000万元孵化器专项扶持资金,累计孵化企业近千家,孵化成功率达85%。国家级高创中心“泰山创新谷”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成为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人才服务、创业孵化平台。

高新区以打造省内政务服务示范区为目标,抓住“流程再造、制度创新、贴心服务”三个重点,深入推进审批服务“零跑腿”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重点项目绿色通道、联合预审、并联审批、容缺预审,审批周期和办理时限压缩三分之一以上。

去年启用的高标准政务服务大厅审批事项累计10万余件,推出的前置咨询预审、24小时自助终端、证照双向免费邮寄和重点项目代办等服务受到群众和企业的广泛好评。今年8月份全省首台自主型智能导服机器人“小睿”在泰安高新区行政审批局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高新区政务服务智能化、特色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泰安中学生折桂中国奥数竞赛

□记者曹儒峰通讯员景婧报道本报泰安讯2019年11月24日至30日,第35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武汉落下帷幕,获奖名单紧接...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