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消防中队驻守岱顶23年,抢险救援1100余起 用“挑山工”精神扛起“泰山卫士”品牌

大众日报 2019-03-08 11:31 大字

□本报记者姜言明刘涛

本报通讯员路凯

2月14日上午,泰山消防中队历时三个小时,将一名摔伤女游客从泰山山顶成功护送下山。这是中队驻山23年来,进行的第1100余次山岳救援,被称为新时代应急抢险路上的“挑山工”。

事实上,消防员与“挑山工”有很多相似之处,无论是攀山救人,还是挑货上山,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尽快安全抵达终点。

如何做到速度快?在中队政治指导员李令政看来,他们与“挑山工”有着类似做法,就是抬人行进从不停歇,哪怕身体再疲惫。

众所周知,与一般救援相比,山岳救援更具挑战性。尤其在上下山过程中,为让担架始终保持平衡,救援人员需要不停地换手换肩,时间久了,肩疼手麻是常有之事,严重时,甚至连小腿也会打哆嗦。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发生在2017年8月10日的一次救援。从当日下午5点20分,一直到次日凌晨5点36分,12个小时里,中队10名消防员,总共接出警5次,攀爬台阶15800级,光十八盘就来回跑了两趟。

“在出最后一趟警时,我差点没撑住,当时就感觉双腿发软,走路有点晃,好在咬牙坚持住,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李令政说,这并不是他们出警最多的一次,“我们曾有过一天出警12次的经历”。

频繁的救援行动,不停歇的一往无前,带给消防员们的是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影响。他们一方面养成了“少说多干”的职业习惯,另一方面也饱受伤病的折磨。3月4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队18名消防队员多数有膝伤,其中有两名因膝盖严重积水还做了手术。

就是抱着这样浑身是伤的身体,他们一边与死神赛跑,一边还要防止伤者二次受伤,这谈何容易!

“没办法,只能从细节把控。”中队长闫兵说,从一开始接警,他们会事先询问伤者体重,以便考虑选用何种担架更为安全。

可别小看这个细节,若是在盘道上,消防员误用普通担架抬一个体重超过180斤的伤者,恐怕人还没救下来,担架就先完了。

有时担架用久了,中间会出现弯曲,他们就将中间铁管换成钢管,使其耐用性更强。即便如此,消防员一年还是会用坏近二十副担架。

这与他们使用担架救人的频率有关。据了解,消防员在施救时,为避免造成求救者二次受伤,无论其伤情大小,都尽量使用担架全程抬送。他们把这看作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的体现,且这种责任与担当时时刻刻都存在着。

曾经有一次,消防员对外施救,途遇一游客在十八盘处跌倒摔伤,任凭消防员如何劝说,对方就是不坐担架,最后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派人伴其左右,护送下山。

像这样的救援案例,中队驻山23年来,已前后经历了上千起,救助群众1200余人次。平均每年近50起的救援数量,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绝对不行的。

为了练就一双铁脚板、一副铁肩膀和一身好功夫,巍峨的泰山之上,险峻的盘道、陡峭的悬崖、蜿蜒的山路,都成了消防员们的“跑道”和训练场。仅十八盘,他们每周就要负重往返跑三次,一年下来,每名消防员都要跑近52万级台阶520多公里山路,光胶鞋就穿破好几双。一些新入职的消防员一开始跟不上,体力经常透支,他们就晚上偷偷加练,不出一个月,就能像其他人一样顺利完成训练任务。

对此,泰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巩向海评价:“作为见证历史、承接未来的一代人,我们既感到使命光荣,更感肩负重任,唯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作新时代应急救援事业的‘挑山工’!”

据了解,自中队建立以来,“访一位挑夫、走一段盘道、看一棵青松、参观一次荣誉室”就成为泰山中队每一名消防员入职的“第一课”,他们是泰山“挑山工”精神的最早实践者之一。

为进一步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如今,泰安消防救援支队号召所有消防中队向泰山中队学习,定期派人到山顶轮训。自去年11月以来,先后共有6批中队消防员接受轮训。

新闻推荐

团省委组织部调研 英雄山中学共青团工作

本报3月6日讯(通讯员李光明)1日,团省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一行3人来到泰安英雄山中学调研共青团工作。一行人详细听取学校共青团...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